气温渐升,早已不是咋冷还寒的模样,清晨开门推窗,拥抱朝阳的味道很美···嘤嘤鸟鸣,沁脾花香,点点薄雾,还是有些儿时的光影,若隐若现的桃花梨花在迷雾中缭绕,三月的风,也早已不是凛冽的姿态,让人提神醒脑···
最近的人和事,仿佛一场邂逅,有惶惑有惊喜有遇见。但总归是和解,就像散步,步道石坎爬坡下坡,路上风景不一,体验不同,终归是又多了一场历练。
不知从何时起,儿女更加贴心亲昵,老公脾气说话更加动听,也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没有了执念,生活琐事像被过滤了,只留开心与自在。
周六带女儿一起去听了张翰文老师的父母专业课,从早九点一直到下午六点多,除了个把小时的吃饭时间,和女儿并排坐了一天,直起腰板,写了六页笔记,感觉句句经典,事事走心。回到家,女儿开始提醒了,不能打断儿子,不然破坏专注力,不能直接跟老公讲要让他也去听课学习,要用自己的改变感染他,孩子的领悟力可真不能小觑啊!
早上六点女儿起床上学,迎着朝阳,打开晓平老师的直播,一顿洗洗刷刷,快速处理好家务,拉开窗帘,推开窗门窗纱,让阳光最大限度的照进来,突然有种幸福照进现实的感觉,地板上、门框上、被罩上、沙发上全都闪着金色的光,那是阳光的味道也是岁月的味道···
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琐事,潜意识里会自动屏蔽,那是细节是琐碎,看见就可以,没有链接,更不会内耗,女儿说,妈妈我以后也会和你一样,抱抱她!
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人和事,排忧解困是我们的本职,共情疏导引领开脱,我们在用心做,日复一日的重复,每天都有小收获,不觉得是一种倦怠。闲暇时,学学家庭教育、社工、心理也是一种充实成长,薄薄的笔记本很快也会写满,在终身学习的路上要坚持走下去。
常常也会跟母亲视频聊天,絮絮叨叨也是家常,更是一种挂念,“报喜不报忧”也是母亲教予的,何必又给别人多添一份愁,所以都是说好事,说开导的话,平复她的情绪,谁说女人的情绪不是家庭的定海神针,母亲情绪稳,才能撑起航行的帆,父亲格局大才能掌稳前进的舵,家庭平和就是最大的底气,何愁不能上岸?何愁日子不发光?
日子人人都一样,区别在于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你想怎么过就会过成什么样,不要掉在细节里,不要被琐事内耗。每个人的生命都值得被绽放,把日子过真实过踏实,去体验不同,开发自我,感悟美好,让日子熠熠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