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嚼慢咽(wm197049)
上次的“一餐识人”很受朋友们共鸣。吃嘛,大家基本上都感兴趣,就此再来篇关于吃的。
不论饕餮大餐还是自家便饭,都应该细嚼慢咽。这个是吃的基本原则,消化系统的第一道关口是牙齿,负责撕咬、切碎、研磨、混浆的过程。要说好多人不会吃,原因在此,不懂得如何去吃,不懂得如何面对食物。
首先,弱水三千,我只取一抔。再丰盛的美食,你的肠胃有限,所以,可以都少来点儿,但是必须细嚼慢咽。再丰富的资源,也不是你撑坏肠胃的理由呀,气氛热烈,食物丰裕,加上酒水饮料,好多人往往会吃多。
“吃自己的要省,吃别人的要狠”,并非玩笑。那种因为随礼而报复性地吃,偶然被请就放肆地塞,我实在不赞成。
食物就是资源,与大家乐而分享,才是公允的心态,才是美好的聚餐。
其次,美食不一定是有益的食物,美食不一定是有营养的食物,有营养的食物不一定大量充溢你就能吸收,你并非骆驼,也非蛇。
吃上面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世界观。吃上面好多人是嫌贫爱富的,薄粥咸菜皱眉,珍馐美味欢颜。食物都是平等的,我们当以平等的心态对待,这样才能吃得舒心,吃得悠然。
功利的吃法要不得。餐桌上老人们爱给儿童夹菜:这个木耳有营养,多吃。那个排骨能补钙,多吃……
身教大于言传,功利思想,其实早已默默渗透到孩子们心里了。
细嚼慢咽是一种人生态度。而知足就好也是种人生境界。不管什么样的饭菜,七成饱,刚刚好。有了知足就好,也就有了细嚼慢咽。吃饭,是个分享的过程。
读书,也应该细嚼慢咽。
近来刮起读书风,也刮起跑步风。是个好事。跑步,人们以一天跑多远衡量,读书,人们会显摆一年读了几百本书。
有句老话叫“贪多嚼不烂”,也有个成语叫“囫囵吞枣”。都是要不得的。跑步不是显摆,读书也不是自欺欺人,数量根本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跑步需要的是循序渐进。偶然一次跑二十公里不见得你比谁都壮实,需要的是日积月累的每天跑5——10公里。这样一来,几年如一日的人少多了吧?!
绝对少多了。
读书,类似吃饭。世上知识胜过浩瀚大海,莫说一年读二百本书,就是两千本书,你有生之年都读不了书籍的冰山一角。拼数量那是傻瓜行为。有人一生没读几本书,人生照样丰富,内在照样充实,读书是内在强大的充分条件,并非必要条件。
充分尊重知识,学会选择知识,然后细嚼慢咽,才是应该做的。网络流行什么“拆书一族”,实在可恶,误导别人。他们做法大致就是梳理主干,舍弃枝叶,类似于快速腌渍咸菜,脱水只拿纤维质,那能有营养吗?
书籍虽然汗牛充栋,真正有营养,有嚼头的并不多。无论哪方面的东西,都应该经典为首。谨慎选书,细嚼慢咽。这既是对作者的充分尊重,也是对自己思维的充分尊重。
(wm197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