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庆幸,曾生活在那个很慢的年代。那时候,分隔两地的朋友,总将情意寄托在薄薄的信笺当中,寒来暑往,翘首企盼,那个绿色的身影,将彼此的心意送达。
也很遗憾,在那个笺纸满天飞的年代,居然没有收到一封亲爱的人亲笔所写的充满甜言蜜语的情书。总感觉,这是青春岁月中最大的遗憾了。
现在的我们已经有多少年不再展开那张薄薄的信笺一诉衷情?有多少人在QQ微信里许下重重的承诺,却还未等到系统毫无留情地删去,就已经天各一方,甚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首“如梦令”是一首拟古词了。在古诗词中,月亮是最常见的意象。千百年来,有多少人望月怀远?有多少人望月而留下思乡或者相思的泪。翻开一首首唐诗宋词,月亮曾被人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动情书写。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些都无从考证了。我们只知道,千百年后,依旧会有人望月神伤,望月而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望月天涯难抵”,一下笔就给人以淡淡的忧伤。望月的人在思念谁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被思念的人在远方,远方有多远?远方甚至比月亮还要遥远,因为月亮可以看得到,而远在天涯的人,没法看到。
我想起了很多在月下思念的诗人。忧国忧民如诗圣杜甫,也曾写下“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样旖旎的句子。远在长安的诗人怀念身在家乡的妻子,当他抬头看到月亮的时候,他不是说他如何如何想念她,而是想到“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独自看月亮的是诗人,在诗人的想象中,妻子也在家乡独自看月,两个身处异地的有情人,通过月亮,完成了情感的传递。他想象她在月下久久的凝望,雾气湿润了她的云鬓,皎洁的月光使她的玉臂也发出寒光。什么时候他们才能团聚依偎在一起赏月呢?
天涯难抵难道就把思念切断了吗?不,她想提起笔蘸着这素净的月光,把她的相思写下,告诉他她的情深意重。自从离别以后,她有多少心事想要诉说可是都没有诉说。是今夜皎洁的月光出卖了她的心事,她终于提起了笔,要把这长长的牵挂铺洒在这薄薄的信笺当中。
那个婉约多情的女词人李清照,不是也曾写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样的词句吗?月满西楼时,思念最长。就如今夜的她,望月怀想远方的他。他们别离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别后已三年”未必真的是三年,对于相爱的人来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几个月的分离就是一万年那么长。她已经多次在梦中与他相会。可梦毕竟是梦,梦中越是甜蜜,午夜梦回时越是孤寂。提起笔,她竟然不知道如何写下她的满腹相思。
想起那个一辈子未遇知音的才女朱淑真。她在信中密密麻麻地画下了大大小小的圈圈。有圆满的,有半圆的,有单个的,也有成双的。那满纸的圈圈儿竟然是一封浓情蜜意的情书。“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单圈是我,双圈是你。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月缺了会圆,月圆了会缺。我密密地加圈,你密密地知我意。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情,一路圈儿圈到底。”自古多情女子空悲切啊!纵然画下满纸圈圈儿,不遇知音也是枉费劲。
而词中的她,提起笔也终究没法写下片言只语,也没法学朱淑真来个满纸的圈圈儿。只有无奈地放下笔。“休矣,休矣”,她是多么地不甘心就此搁笔啊!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即使拿天幕作信笺,海水作墨,也写不尽她的相思吧?所以她只能无奈地说“浓情怎诉笺纸?”
我多么希望,我当年没有收到手写情书,是因为他觉得“浓情怎诉笺纸?”,而不是我没有魅力,不值得他细细地一字一句道来款款深情。我也希望,我们现在不写信,是因为“浓情怎诉笺纸?”,他自然有更好的表达,来对得起我的万丈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