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走入一处昔日好友的故居,满眼破败,故人已不再,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你会怎么描述内心的感慨?今天我们来品一品纳兰这一首《念奴娇-废园有感》吧!
片红飞减,甚东风不语,只催漂泊。石上胭脂花上露,谁与画眉商略。碧甃瓶沉,紫钱钗掩,雀踏金铃索。韶华如梦,为寻好梦担阁。
又是金粉空梁,定巢燕子,满地香泥落。欲写华笺凭寄与,多少心情难托。梅豆圆时,柳棉飘处,失记当时约。斜阳冉冉,断魂分付残角。
品词牌:双调一百字,一惯用来抒发豪迈雄壮之情的“念奴娇”,到了纳兰的笔下,每一篇都显得如此柔,思念也柔,愁绪也柔,总之如水般无形的柔。
品意象:
本词中的自然意象有片红、东风、石上胭脂(指的是掉落在石头上的残花)、花上露水、画眉鸟、紫钱(指地上的苔藓)、麻雀、燕子、香泥(燕子衔泥筑巢时从嘴里掉落的泥土)、梅豆(这是豆角的一种,大的叫猪耳朵,小点的叫猫耳朵)、柳绵、斜阳;
本词中的非自然意象有碧甃(青绿色的井壁)、沉瓶(井中的水壶)、钗(女人的头饰)、金铃索(系着护花铃的绳索)、金粉空梁、华笺(写信用的华美信纸)、断魂(失去意识的魂魄)、残角(若隐若现的号角声)。
这首词的意象相当丰富,有20个之多,一首诗词中融入如此多意象还这么和谐的,实在是少数。纳兰所选的意象,大多是描绘春日破败之景的。非自然意象中,如果没有断魂和残角两样,流不出情绪,但是末尾一句“斜阳冉冉,断魂分付残角”,便将前述的所有意象都抹上了一种萧条的愁绪。所以说,一群意象之间,是会相互影响,继而构成独特意境的。
品意境:词人走在一座废弃的院子里,脑海中是昔日相聚时的场景,但是眼前是春日一片破败,落花零落,东风不语,金粉空梁,香泥满地。
品措辞:这首词的四个虚词,我以为非常有力。它们是:甚、只、谁、又。特别是这个“谁”字和“又”字。画眉在树梢乱叫,是在和谁商量什么事情么?一个谁字,能读出纳兰在这个废弃院子里再也找不到院子主人的失落,继而生出对这鸟叫声的烦感。一个“又”,能读出纳兰已经多次经历了这种今夕不再的冲击。
品情绪:上片一句“韶华如梦,为寻好梦担阁”,点出满眼的春日破败之景色,让词人生出的“时光容易把人抛”般的失落。下片一句“斜阳冉冉,断魂分付残角”,更进一步,道出了纳兰对于“故友已不再,兴盛与没落总是如此无常又如此频繁可见”的感慨。
品背景:我不知道这里所说的废园到底是哪座园子,但是我能感觉到词人对圆子主人感情较深。想写信去联络,但是又觉得一封信写不出难托的心情,可惜了分别之时的约定,都不记得了。所以,这应该是怀念一位已经久未联系的故友吧,也是在感慨兴衰迭代的无常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