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来说说考研。
考研它不是一般的考试,所以不要用你以往惯常的思维。它不是测验,检验你较前一阶段是否取得进步,它也不是考证,60分通过就万事大吉。这些考试你不用和别人比,你只和自己比。
但考研呢,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422万,比2020再增长81万,录取率低于25%,热门院校热门专业更是达到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程度。
所以考研是一场顶尖化的选拔性考试。
选拔性考试是很残酷的,它设置的初衷就是要你和别人比,和同级的比,和二战、三战、四战的比,和同专业比,和跨专业比,和同性比,和异性比。和这么多人比,凭什么你就觉得自己能考上呢,告诉你,每个人都是和你一样的想法。
而且考研是一套单一的评价机制,全方位地考察你的学习成果。
它不像你去求职找工作,好歹先投份简历,把你的年龄、学历、项目经历、工作经历完完整整地呈现出去,然后是一轮又一轮的面试,面试官和你面对面地谈,你的形象,你的举止,你的口才,你的气场都会对面试官最后做决定产生影响。
考研呢,不见面,不交谈,不看学历背景,不谈家世,上来就给一张卷子蒙头做笔试。笔试通过了才能有机会去面试,你的综合素质才会成为真正的考量因素。所以你何以确信在学习能力这个维度你一定与众不同?你的人生有小升初,中考,高考,大一大二大三期末考,考证等无数次机会可以证明学习能力,成果几何?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固然振奋人心。
但事实上,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叫做幸存者偏差。人往往只能看到筛选后的结果,全网遍布的上岸喜报、经验帖都是成功者的炫耀,而压根忽略了筛选的过程,考研是怎样用十几层机制筛选考生的,更无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考研失败的人因为什么致命因素而失败。
很多人还把考研和高考作比较。
拜托,高考可以说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而考研只是大学毕业后众多选择中的一种,你可以选择留学、去职场,考公、考编、创业。天下之大,无数条道路任君挑选,而你非得认定自己没有选择。
更可怕的是,这批人要么考不上,成为炮灰,就此随便找个垃圾工作,一生完蛋。即使考上了,他们也会因为不会思考,三年后毕业时面临本科毕业同样的难题手足无措,且不论三年后的就业形势又是如何,有些人甚至会因为无法适应读研生活、找不到读研意义退学,走向极端的都有。
等到12月考试结束,陷入如此被动困境后再学着思考,晚了。如何避免?一个方法:做风险评估。下期我们讲述具体怎么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