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闲来无事,读了下老子的道德经,其中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所以圣人总是将自己放在别人后面,保持谦退的人生态度,反而会得到别人的爱戴,处在了人们的前面;总是将自己置之度外,不为自己考虑,自己才能得以保存。因为他没有私心,才能成就自己。
这句话乍听上去没什么毛病,但是想想看,正是因为无私,所以才成就了他的私心,这其中似乎有些厚黑学的意味啊!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要做大事的人,都要保持一种大公无私的样子,无论什么功劳都要推脱一番,让人感觉你是宽宏大量的,然后觉得你很了不起,这样,原先你所推脱的东西不但都属于你了,甚至还会收获更多的利益呢?
即不争,才是最大的争?
我们这些人向来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猜测别人的用心的,倘若这样解读,不但道德经,就连论语易经等怕也都是些厚黑之学了,想到这我一阵惭愧,古人的圣贤之言竟然被我这般曲解,果然你早已经不是个纯良的孩子了!
前面也有一句类似的话,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意思是正是因为不居功,功业才不会离开他,倘若再以前面的想法而论,那老子可实实在在的是个阴谋家了。
可是换一种角度看,我现在关注的是结果,也就是“成其私”,“是以不去”,因为过于注重这些,反而忽视了前面真正的精髓,即“无私”!
什么是无私?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而惺惺作态,这是无私么?不,这是虚伪的无私,老子一向推崇“无为”,这种无私是“无为”之中的“有为”,和老子的思想是恰恰相反的。
就好像古代的那些开国君王一样,他们最开始反抗暴政,揭竿而起的目的,怕也是心怀黎民百姓,捍卫天下苍生的,就比如朱元璋,他起兵之初,一时为了反抗元朝统治者的统治,二是为了为了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后来他做了皇帝,也是一心为天下百姓的福祉考虑,他得天下,更是因为他前面“无私”的结果。
“成其私”是一种结果,绝对不是一种目的,这也启示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只为自己的私利考虑,只有给别人创造了价值,让别人获得了快乐,那样的话,财富和名声也自然而然的就来了。
就和我们写文字一样,倘若我们抱着获利的心态,写出的文字虚浮庸俗,哗众取宠,别人点进来了,也只会摇头叹息,像看到了只苍蝇一般难受。
当然,老子说的无私,那毕竟是圣人的境界,我等平民,只要尽自己所能,司自己之职,做到无愧于心,那便也足够了。
(偶然看到了这句,有感而发,写了一个多小时都不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东西,希望各位莫要见怪,果然我不适合写这种点评性的文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