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比特币价格创出一轮轮新高,新的造富神话在市场中迅速蔓延。自比特币带火区块链技术以来,无数的衍生币种充斥市场,由此应运而生的ICO(InitialCoinOffering,虚拟货币首次公开发售)无疑推动了虚拟货币的发展壮大,但随着行业的日益发展与投资环境的复杂,自带证券化属性的ICO受到了监管层的重点关注。
据悉。中国证监会近日正在向部分区块链企业就ICO征询意见,现阶段尚处于收集意见和讨论的阶段,未来针对以虚拟货币为旗号进行传销与诈骗的行为将受到监管层重点关注。
ICO疯狂蔓延 各国纷纷出手政策监管
由于ICO代币具有证券的特点,同时数字加密代币的无国界性,导致任何特定国家的监管很难实现效果,因此各国监管者极有可能制订出一些关于ICO产品众筹的特殊限制,从根源上来限制监管代币在各大交易所流通交易。
截至目前,包括瑞士、新加坡、英国、俄罗斯、美国等在内的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陆续出台了ICO领域监管办法和措施。但各国对ICO代币性质的界定却有所不同,瑞士、新加坡都当成是一种非证券资产,英国当作是私人货币,俄罗斯界定为一种金融工具,而美国对这方面的监管相对细致。今年7月美国证监会(SEC)宣布将ICO纳入监管,仅仅一个月之后,SEC再次发出警告ICO投资风险,以及一些上市公司“拉高出货”等骗局。
SEC指出,正在进行ICO发行的公司存在诈骗可能,利用新兴技术诱惑、说服潜在受害者进入投资骗局,声称拥有ICO技术的公司,存在“拉高出货”和“市场操纵”的欺诈可能。
因此SEC建议投资者,在购买股票前,一定要研究该公司的财务、组织和业务前景,特别是在停牌后。当然这对国内的ICO和数字货币监管有着借鉴性意义,北京网贷行业协会日前也对外发布《ICO风险提示函》,证监会介入也是大势所趋。
风投领域借入加剧风险 强监管过后的行业净化
ICO的狂热早已受到风投领域的关注,此前,虚拟货币的退出周期太过缓慢,现在ICO的方式融资效率比风投要高得多,一周左右完成上千万到过亿元的融资额,最快一两周实现二级市场交易。因此,ICO对风投有很大的吸引力,一些大型风投机构在尝试自己发行ICO项目。
虽然有大型风投参与其中,但是在法律上并未赋予其吸收公众存款的身份,发起人及机构可能会涉嫌非法经营罪。同时,相关PE/VC机构在参与过程中,有向公众筹资的嫌疑,违背了法律规定。而一些ICO项目甚至可能涉及非法占有资金,涉嫌非法集资,地下非法交易,洗钱或者集资诈骗等风险。发行规模越庞大其监管风险越大,同时还存在估值定价难的尴尬局面,因此实力较强的投资者参与,很容易将后来的盲目跟风者套牢在高位,这也是现阶段监管的难点所在。
因此,通过监管层的严格政策监管成为规范行业的重要途径,在严格的监管后,真正具有实力的正规军将迎来崛起的最佳时机。因此,一些大型企业与具备相应技术实力的创业公司应该积极响应监管实施,及时调整创新与风控的平衡,将ICO健康发展推上正轨。
投资者加强认识 提高项目甄别能力
因虚拟货币与ICO的火爆,借区块链名义炒作概念、滥竽充数的“伪链”也充斥其中。作为区块链技术的产物,ICO中的代币是经过加密的高度标准化、转让极其便利的电子虚拟商品,这类货币具有较强的证券属性,一旦在任何交易所上市就具有了二级市场的流通性,这与一般代币的内部封闭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这个特征对于一些缺少行业知识的投资者来说是难以区分的,因此一些纯粹为了圈钱的项目,设计出“非必要性代币”发起众筹,而这些代币在系统内并没有实质性功能用途,很难产生二级市场交易,流动性很差。但就是这样的项目依旧让很多人趋之若鹜,此类骗局比比皆是。
因此,初级投资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产品在平台内的必要性,ICO产品要在平台内具有使用价值,类似于游乐场的游戏币、赌场中的筹码,能够在平台内取代法币的价值,具有唯一不可替代性。
2、是否能在交易所交易,只有能够在交易所交易才能够保证ICO产品的流动性,活跃的交投是未来价值的有力保证,也是变现最有效途径,否则有再高的市场价值无法变现也是一纸空谈。
3、关注ICO项目的技术含量,区块链技术是ICO的根基也是技术基础,这也是产品价值的有力保证,纯靠商业模式创新犹如空中楼阁,也多为打着虚拟货币的名义进行传销、诈骗的主要名目。
4、关注发行人资质及身份真实性,目前市场上的ICO项目众多,一些白皮书造假、发起人身份造假的ICO甄别技能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应用,这类有失诚信的项目要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