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一句:“出名要趁早”可谓是害了不少人。
今天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一女孩四岁识千字,八岁学完中学课程,十岁考上大学,那么后来的五年怎样了?答案是:悯然众人矣!
看到这样的结果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更多的是诧异和感叹,正是应了那句古话:“小时了了,大未必成。”
对此,我们不禁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明明赢在起跑线上,却输在终在终点。这使我想起拔苗助长的故事。农夫为了追求禾苗的快速增长,忽略了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一味追求快,最终酿成大祸。
万事万物皆有发展规律,唯有遵从规律方能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一旦违背规律必将背道而驰。
古有方仲永,今有魏永康,方仲永5岁能做诗,魏永康1岁就能识字过千,13岁上大学,17岁硕博连读,20岁因生活不能自理被中科院劝退,从此一蹶不振,悯然众人,38岁与世长辞。
可见,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过早成名未必是好事。
如果看20岁之前,魏永康无疑是人生赢家,光环加身,可到了20岁这一年,命运的天平迅速倾斜,变化之快,让人措手不及。
明朝著作《菜根谭》中有这么一句话:桃李虽艳,何如松苍柏翠之坚贞?梨杏虽甘,何如橙黄橘绿之馨冽?信乎,浓夭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成也。也就是说花红柳绿的桃花、李树虽然鲜艳美丽,但是依旧比不上松柏的傲然挺立;虽然梨、杏吃起来比较甘甜,但是以及比不上桔子、橙子的芳香。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在乎谁先跑赢,而在于谁能笑到最后,而那些能笑到最后的,无一不是匀速奔跑、毅力坚强、体格强健之人。而那些上去就发力的,往往后来开始掉队,因为一开始用力太猛,往往导致后半程体力不支,最终被强者淘汰。
放眼我们的教育大环境,6年小学,6年中学,18岁高考,4年大学生活,每一阶段无不是遵从着人的心智成长过程,每一阶段都不是毫无根据。
明明很简单的知识为什么要用6年来学?为什么非要规定18岁才能高考?为什么规定大学必须上4年,明明可以压缩为两年完成?可见,人的心智发展遵从一定的规律,而教育乃百年大计,之所以这样规定一定不是平白无故。
著名学前教育家蒙特梭利曾提出“儿童发展敏感区”,即儿童每一个阶段学生对学习某样知识或某种行为比较容易,发展比较迅速,而一旦错过“发展敏感期”,将很难弥补。
作为孩子,天性就是玩,爱玩,爱动,对周围一切充满好奇,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本应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而如果一味只追求学习,扼杀儿童其他方面的潜能将得不偿失。
新闻里那个小女孩张易兴,从小远离校园,被父母强迫学习,四岁识千字,八岁学完中学课程,十岁考大学,可谓是“人造天才”,可是上了大学之后呢?由于严重缺乏与人交往能力以及严重厌学,毕业后没有向着父亲预设的方向发展,而是在父亲开的辅导机构做了普通的助教。
张易兴的遭遇令人心痛,如果她的父母早知会是如今的结果,相信一定不会拔苗助长,如果再给他们一次机会,相信他们定会选择让孩子从小回归校园,按部就班。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考验的是你的毅力,而不是一开始的爆发力,愿你我都能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因为大器晚成总好过“小时了了,大未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