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跑步强度不是很大,主要是在之前跑一起半马的基础上做了一次休整,虽然是训练,但是讲实话,要完成二十多公里的跑程,确实没有那么轻松。自己也尝试过一些方法来让自己坚持,通常来讲,对于不常锻炼,偶尔跑一跑的人来说,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给自己设定目标,比如说要跑三公里,那跑完一公里就你就完成了三分之一;跑完两公里,剩下的距离就仅有已完成距离的一半了。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想办法告诉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不是跑步,而是“健身”——你讲获得健美的体魄!还可以想象如孟子说的一样“天将降大任于”你,你的跑步不是一种行动而已,而是在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
讲实话,这两种方法长期来看都不是非常好用,特别是次数一多之后。转移注意力是一个办法,不过这些办法都解决问题的长期办法,主要一个核心就是在“回避”当前做的事情。
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认知再评估,听起来很高大上,说白了,就是开启上帝视角,跳出自己的身体来观察自己,比如我自己在跑长距离的时候,跑了一段时间发现髂胫束会开始酸痛,这个时候不是仅仅告诉自己要坚持那么简单,而是可以细心去体验哪里开始的不舒服。接下来开始挑战,把自己的身体前倾一些,减少小腿的发力,用核心和大腿来带动迈步,这样速度提上去了,而且之前酸痛的地方慢慢就好转。
进入到跑程的特别后期,比如15公里之后,呼吸会有一些急促,不调整好胸口会很难受,这个时候也是观察自己的好时机,不去体验别的东西,而是专心致志得去体验呼吸的一呼一吸之间的节奏,找到自己深吸一口能跑几步,能不能屏气一下,呼气用鼻子还是嘴巴让自己更舒适。在不断探究和体验的过程中,脚其实是不自觉在动,观察自己的时候,逐步就跑下来。
【下一步行动】
直面问题,少喝鸡汤,研究自己,自我关怀,这样恰恰能给自己带来持续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