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感性
人是有惰性和忘性的。某些观点需要被反复告知,并反复思考,才能被记住。
比如我们应该且必须“活在未来”,可是有时,一不小心就会被生活蛊惑,并被带入到当下的烦恼中。
更要命的是,我们还可能被生活带到过去不能自拔,尽管那已“逝者不可追”。
笔者前些天曾痛失两个比特币,导致连续两天为此叹息不已。这的确是不小的数目。但是,我所有的感受都不能改变得了过去的事实,如果“活在未来”已经是我大脑中的思想钢印,那么理应的条件反射必然是,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而不是唏嘘长叹。
我发现,好的观点让人更加理性,让人生更有效率。
人是绝对感性的动物,这话一点没错。而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天性的过程。
然而,感性也是必须的,且不谈纯艺术,即使科技也需要融入人文关怀。苹果的成功,从某种角度讲,就是把科技和感性很好结合的结果。
另外,我们一直笃信自己将来能成功,而财富自由只是一个里程碑。我们笃信的基础,更多的是感性因素。既然笃信,就没有借口和理由。
在《太空漫游》一书中,主人公变成了神人,从此成为了一个理性的存在。但是到最后,却是用尚存的一点感性拯救了地球。
所有故事的结局似乎都是对感性的宣传,对爱的代言。包括牛逼哄哄的《三体》。既然一切都会结束,不如来一个永恒的寄托,那就是感情,爱。
理性让人有成长,感性让人有成就。
我们的成长
记得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一书中所使用的第一张图片,就是在告知我们,你当前受到的所有折磨,皆因自己还在“成本线”以下。
“消灭你,与你无关”。这话很应景,尽管有点残酷。
当你还在为生活必需出售自己的时间时,你必然处在“成本线”以下,同时也在遭受着随时被“消灭”的命运。
然而,这个过程是必需的,没有谁能一下跳上“成本线”,辉煌前必然有黑暗。黑暗未必够黑,它是相较于辉煌。
我想说明的是,这张图,是我们“理性”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认知升级带来的认知差异,你凭什么呢?
我们的感性是,“笃信”,即120%的相信。不要去找理由,这张图是你最大的理由;不要去找支撑,你我的追求是最大的支撑。
还记得《未来简史》中提到的“神人”吗,成为这样的人会不会是一种超级体验呢,嘘……
当然,我们是有方法论的人,不是只有口号。一个最重要的能力需要加强锻炼,即“元认知能力”。
前面提到了惰性与忘性,我想皆因“元认知能力”不足所致,“元认知能力”是个能随时给你“弹窗”的能力,加强它,必然会把惰性与忘性逼入死角。
锻炼元认知的三个方法:1,坐享;2,兴趣;3,反思。具体请参见《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让我们,立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