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时间,找个机会去敬老院,成了我生活的一项内容,也算得上是我研究的一项课题,近距离观察老年人的生活,倾听他们的人生故事,由人度己,不能不让人去思考其中的一些奥秘。
敬老院,其实也可以说是一个老年托儿所,两者之间不同的是:一个是初升的太阳,象征着明天和希望,一个是即将落下去的夕阳,有那么一丝丝的落寞和冰凉。相同的是:他们都需要被人关心和照顾,从生活到心情,都需要依赖他人才能完成,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完全的掌控自己的生活乃至生命。
幼儿园,有专业的老师教小朋友们知识,带着他们做游戏,老师还会通过一些科学的方式,开发小朋友的智力,并且告诉他们,要友好的相处,所以人们进入幼儿园,体验的是快乐,看到的是希望。
到了敬老院,性格开朗身体健康的老人,把你逗得乐得不行,他们就像老顽童一样,能说能唱能跳,当然,这样的老人,也是我最喜欢的了,他们回忆的,都是人生中的辉煌时刻,一些带有时代色彩的事情,经过他们绘声绘色的讲述,非常的有场面感,他们不仅自己很快乐, 还很乐意去帮助其他人,每个人都拥有一颗豁达而乐观的心。
有一些性格内向的老人,喜欢回忆悲伤往事,他们泣不成声的时候,让人的内心好生酸楚,每到此刻,悲伤又无奈的情绪,就会上头,难过之后,我就会想到自己,心态有时候也是不够好,内心还不够光明,性格也不是很开朗,都说读史可以让人内心清明,通过这些老人的故事,也让人能拨清迷雾,把自己的现实,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而不再整日的烦恼和纠结。
对于那些卧床不起的老人来说,简易的单人床铺,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了,昨天见到的几位老人,就是这样的状况,有一位83岁的老人,是患过脑溢血的,把卫生纸一张一张的撕下来,然后折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借此来打发时间,还有一个坐着轮椅的阿姨,是从交大退休的,她的儿子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我得了和奶奶一样的病,就不必把我送医院了,他不愿意那样的活着。
我们的现在,是他们的曾经,而我们的未来, 又何尝不是他们的现在?什么样的因,会导致什么样的果,而什么样的果,又何尝没有曾经的那个因呢?悲剧的源头,如果不加遏制,注定悲剧的重演,想要有善果,必然是要播种善因的,这就是我们去敬老院的意义。
想明白这些的时候,现实中,还能有多少放不下的事情?内心,又怎能不多一些慈悲和平静?肤浅的生命,注定只会追寻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要么攀比,要么为了荣光而努力,从来不会静下心来,想一想,如何才能做好自己,如何安稳好自己那颗心,人们常说,活着不易,或许未必如此,不易的,只是难以平复自己那颗虚荣浮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