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有静气,同样,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需要静气。国学大师梁漱溟曾经说过:人之区别于动物者,是人类有智慧。
智慧,可以写万本书,读百万年,也可归结为一个字:静!
为了说清楚这个道理,梁先生讲了个故事:
出自于汤姆生的《科学大纲》——上百年前的科学研究,不是鸡汤。我下面简称为“猴子吃花生米的故事”。
猴子吃花生米的故事
科学家逮来几只猴子,让猴子排队站好。
立正,稍息。然后拿出只瓶子,让猴子看清楚:呶,这是只瓶子。
猴子扭头不看。切,一只空瓶子,有什么好看的?
科学家拿出两粒花生。猴子的眼睛,立即转过来:花生米,要吃。
但是科学家好坏,不给猴子吃。而是把花生米,放进瓶子里。
再把瓶子,递给猴子。
这下猴子们可急了,花生米就在眼前,在手中捣来捣去,却始终吃不到,这是怎么回事?
猴子用力晃瓶子。晃着晃着,无意中瓶口向下,花生米掉落出来,猴子赶紧抢过来吃掉。
猴子吃到花生,要花费10分钟。
进入实验下一步。
下一步的流程,还是先把花生米放进瓶子里。
但是,科学家会认真的向猴子示范:看好了,猴宝宝,要想吃到花生,就必须先把瓶子倒过来,让瓶口朝下。
但猴子根本不看科学家的动作,猴眼死死盯着花生米。
结果等瓶子到手,还是要花好长时间,才会吃到花生。
问题来辣:猴子为什么不乖,不肯学习科学家的动作呢?
因为猴眼死死盯着花生,根本无暇顾及别的事儿。
那就把花生米拿出来,再教导猴子。
更没效果,一只空瓶子,猴子看都懒得看。
这就是猴子,和人类的区别!
如果瓶子是空的,猴子就拒绝学习动作,因为它们不学没用的,不做无用功。
可如果瓶子里有了花生,猴子的注意力,又会被花生死死的吸引,对科学家的动作无暇顾及。
这说的是猴子吗?
有些人,岂不也是这样?
没有机会时,不努力不学习,说学了也没用。
等到机会来临,又两眼瓷迷的死盯着别人的所获,还是不肯静下心来,学点实践智慧。
静气,一种应急的态度
静气,是一种应急的态度,是一种可以让我们在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不是紧张慌乱,自乱阵脚,而是情急智生或者从容应对。比如说,文中女孩的闺蜜,在面对女孩失恋想要自杀的时候,可以举重若轻化影为无形。
同时,静气也是一种掌握生活主动权的态度,是一种可以让我们可以在“无事”的时候,内心不迷茫,特别是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中,依旧能够潜心修行;同时也不会因为小事乱心,从而让自己的生活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中。
让我们不会像梁漱溟笔下的猴子,明明花生米就在眼前,却因为心浮气躁(不肯学习点实践的智慧),从而多做许多的无用功;或者是那个不听导游话的旅客,没事找事,惹祸上身;也不会像文中的张三、李四,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动干戈,最终让自己陷入到不值一提的小仇小怨,让自己的生活处于愤怒与怨恨中……
我们都需要静气,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