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20日,曾被知名乐评人王小峰称为「摇滚耻辱日」。
在这段并不值得重提的往事里,所体现出来的问题,直到今天仍未找到答案。
这是第五届光线音乐风云榜举办的日子,这是一个专门设有「摇滚」颁奖板块的榜单,但那天颁出去的奖就像在打脸。问题是,打谁的脸呢?
最佳摇滚新人给了南拳妈妈、最佳摇滚单曲给了胡彦斌、最佳摇滚乐队和最佳摇滚专辑颁给了五月天。而颁奖嘉宾,是郑钧、丁武和Beyond的叶世荣。
实际上,提名名单里不乏到今天仍影响着摇滚乐的音乐人,以许巍为首,还有黑豹、周云蓬、花儿、木玛、Joyside、PK14、王悦、超级市场……都在当天空手而归。
颁奖感言环节,阿信喊出了“摇滚万岁”
- 陌生的领奖者-
一直到今天,五月天仍然是所谓「伪摇」话题的靶心。
可是南拳妈妈和胡彦斌……就扯大了。
光线音乐风云榜从创办之初就专门为「摇滚」开设了颁奖模块。2003年,许巍拿到三个奖,获奖的还有二手玫瑰和子曰;2004年,获奖者分别是木马、达达、便利商店、郑钧、姜昕。可到了2005年,这个新颖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Beyond鼓手叶世荣担任了最佳摇滚单曲和摇滚新人的颁奖者,最佳摇滚单曲的提名如下:
黑豹 《错觉》
胡彦斌 《情不自禁》
胡彦斌 《宣言》
木马 《果冻帝国》
青蛙乐队 《新的奇迹》
结果是直到今天都和摇滚没什么关系,还提了两个名的胡彦斌。刚才还在感叹大陆竟然有摇滚奖项的叶世荣,也忘了公布一下让胡彦斌获奖的是哪一首。
最佳摇滚新人的提名如下:
Joyside
P.K.14
q-ki乐团
南拳妈妈
周云蓬
Joyside,P.K.14,周云蓬……从今天看来,都是中国摇滚史上不能略去的名字。然而结果是直到今天都和摇滚没什么关系的南拳妈妈。
胡彦斌自己都说:没想到偶然玩了一次摇滚,就拿到这个奖。
从历年的获奖名单可以看出,这个奖项历来是颁给正统大陆摇滚人的——那类常和批判反思结合在一起,追随崔健的流派。
而这个奖,也被视为较为权威的奖——从提名了不少确实应该提名的摇滚乐队来看,也可以印证其专业度——正因如此,这些陌生人们的得奖才更加令人困惑懊恼。
这几个奖,给人一种「流行歌手为了不跑这一趟颗粒无收,凑过来挤摇滚单元的奖」一样的感觉。主办方似乎也想在摇滚单元同样奠定对港台同胞的影响力,再拉拢一下流行主流的视线。
这个时候的摇滚,只是一种音乐元素和形式。而在中国大陆,摇滚的诞生,一开始就不是以形式取胜,而是背后的文化反思。那几年的突然爆发,把沉默已久的人们所想要说的,一口气说完了,以至于又突然间无话可说——但那种从西方摇滚都可以寻找到的反思和独立的根源,是「摇滚」作为一个独立颁奖环节而存在的前提。
但在这一天被一时的流行冲刷掉了。
这两个奖颁的毫无水准,以至于在后来都不会被人们提起。但后面上台领奖的五月天,甚至汪峰,仍然处在「摇滚是什么」的问题漩涡中。
- 尴尬的颁奖人-
丁武和郑钧负责颁摇滚单元剩下的三个奖,最佳摇滚专辑、歌手、乐队。当时的丁武已经远没有郑钧的影响力,但作为元老级人物,还是要排在郑钧前面。
当作为颁奖嘉宾出现在台上的丁武,说出「摇滚已经走过二十年」,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和支持中国摇滚乐」时,也许没有预料,打开的颁奖结果,是一连串让自己措手不及的尴尬。
最佳摇滚歌手提名:
虎子
王悦
汪峰
许巍
周云蓬
最佳摇滚乐队提名:
超级市场
黑豹
木马
青蛙
五月天
最佳摇滚专辑提名:
黑豹 《错觉》
花儿 《我是你的罗密欧》
木玛 《果冻帝国》
五月天 《第5张创作专辑》
许巍 《每一刻都是崭新的》
最后得奖的,是汪峰和五月天。
2004年,五月天还在为进军内地准备着,找各种机会串场北京的Live House。第一场在无名高地,还是和Joyside一起。他们用好奇的眼神扫视着北京各式风格的乐队,担忧着自己的竞争力。而在一年后的几十分钟里,仍在半地下游走的Joyside没有拿到摇滚新人,商业上的正规军五月天拿下了最佳乐队和专辑。
拿到最佳摇滚歌手奖的汪峰,是已经转型的汪峰,唱着飞的更高开始励志生涯的汪峰。台下有粉丝为他喊叫,但在乐评人眼里。他已经是摇滚的叛徒了。他说:「我一直在下面等,不知道我和许巍谁会拿这个奖」。镜头转到许巍,满脸尴尬的笑。
在同一时段,摇滚群星录制《礼物》的MV时,许巍唱第一句,汪峰唱第二句——也许许巍更适合这首歌,也许在摇滚圈里,对于日渐升起的汪峰,人们保留着看法。
《飞得更高》和《倔强》在很多人眼中,也许就是烂大街的励志歌,如果要用摇滚来讨论,就是用「打鸡血」偷换掉了摇滚中原来更宏大的热血和激情。中国摇滚那种崔健以来开天辟地般、纯粹精神追求、充满反叛力量的传统和骄傲,就这样被几个小弟拿下了。
丁武和郑钧的想法如何呢?巅峰期已过的他们,也在寻找着继续摇滚事业的出路,但不得要领。五月天或许是一种新鲜力量,更年轻,更多受众,更少风险,更有市场价值;汪峰或许是一种转型思路,更励志,更正能量,更少风险,随便嘶喊。丁武自己就说过,「应该用商业化的手法去推广摇滚音乐」,郑钧也在践行着,最终走到了官方摇滚组织的怀抱。但直到今天,他们的情况和颁奖时相比,并没有好转。
最后镜头扫过台下的大张伟和周云蓬,整个摇滚环节的颁奖结束后,不知道他们是怎样的心情。
那几年大陆摇滚的式微,在整个摇滚单元颜面无存,而唯一获奖的汪峰,也是王小峰质疑的对象:「汪峰还摇滚吗?」。对于一贯秉持「台湾无摇滚」的王小峰来说,面对这样的结果,他只能气愤地中途离场。
- 打谁的脸-
当我们在谈论「摇滚」时,谈论的却不是同一种东西——「摇滚」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但全世界范围内的「摇滚」逐渐褪去最初的反抗意义和政治传统,原教旨的摇滚已经被收编得差不多时,在中国,「摇滚」却始终是一个尚未统一定义的东西。如果粗略且刻板印象地来分,或许可以列出「文化定义」和「音乐定义」两派。
有的人谈摇滚,必须追溯到中国老摇滚的文化意义,要讲责任,讲批判,没有思想宁可不做音乐,有精神追求就毫不在意物质需要。从80年代的崔健,到20世纪初的树村,从上得了台面的巅峰时代,到生活在地下的沉寂岁月,这些标准始终有人坚守。中国摇滚是从文化和物质的双重贫瘠中走出来的,死磕是必杀技。
有的人谈摇滚,强调音乐方面的意义,强调摇滚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从摇滚乐今天的泛化程度,否定曾经混杂着反战和无政府的根源,坚信「音乐好听就行」的理念,不会整天撕逼,但会骂另一派滚青事逼。度过了中国摇滚的最初辉煌后,打口带和随后的互联网开拓出通往更丰富摇滚世界的大门,在拼命补习西方文明成果的同时,对「土摇」的嫌弃随之而来。
2005年的颁奖事件,就像是摇滚的「音乐定义」对「文化定义」的一次偶然胜利,然而直到2016年,这种争论仍没有停止过。
我们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但知道两件事:一无所有和魔岩三杰的辉煌已经不适用与这个时代,无法卷土重来;以披头士为目标的五月天仍在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但永远掀不起那样的文化风潮。
所谓「摇滚耻辱日」,真的只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发了一句牢骚,虽然我们可以从这个历史断面看到一些问题,但还不足以让它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
王小峰写《台湾无摇滚》,拿两个来大陆的台湾人举例子:出版《摇滚北京》的方龙骧,办成94红磡中国摇滚乐势力的张培仁。崔健的《一无所有》吸引着他们来大陆,他们在大陆听到了宝岛上根本没有的激情,嗅到了真正适合摇滚的土壤。
近到2004年五月天来北京那天,远到1988年Beyond来北京、黄家驹唱起《一无所有》那天,他们是否怀着同样的取经期待呢?然而他们最终用自己的方式,更猛烈地回应了那片似乎摆脱了贫瘠的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