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100块和得到100块,哪个对你影响更大?
先不急着回答,我们一起看个小测试:假设有这样一个游戏,投一枚硬币,正面为赢,反面为输,如果赢了可以获得500块,输了失去400块。请问你愿意赌一把吗?请做出选择:愿意or不愿意。
这个游戏从概率上来说是有利可图的,如果你够理性的话,你应该会选择玩儿这个游戏,但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不愿意。那么,从概率上看明明是赢钱的游戏,为什么人们会做出这个选择呢?因为,想到可能会输400块的不舒服的程度超过了想到有可能赢来500块的高兴,大家自然不愿意玩儿,这个现象表明人们对“失”比对“得”敏感,也引起了心理学家们的兴趣——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相同的一样东西,人们失去它所经历的痛苦要大于得到它所带来的快乐,他们把这种行为现象称为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心理。
所以,开头问题的结论是,通常,丢失100块的痛苦大于得到100块的高兴。
损失规避让我们过于关注“失”而忽视了得,那么,有时候用不同的叙述方式来描述同一个事物时,会使人做出截然不同的决策,我们把这种效应称为语义效应。
有个小故事:
一位年轻的牧师问主教:“主教,请你告诉我,祷告的时候可不可以吸烟?”
主教严肃的摇了摇头:“祷告是如此重要而严肃的事情,祷告的时候应该心无杂念专心致志,当然不可以吸烟。“
过了几天,这个年轻的牧师又问主教:“主教,请你告诉我,吸烟时可以不可以祷告呢?”
没想到主教的回答却是:“当然可以,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候祷告。”
反思:同样的问题,主教却给出前后矛盾的不一致回答,这就是语义效应在起作用。So,很多时候,怎么说要比说什么更重要。
(再讲一个我们基本上都有过的经历:买电器、买家具。。。此处省略)OK,看出来了吧,“损失规避效应”已经被商家广泛应用,无处不在。
那么在生活中、工作中,我们在表达时可以怎样利用语义效应?
1、把一件事情(营销、光宽带安装穿墙钻孔时)描述成“得”或“失”,可以有效改变客户的选择,朝你想要的结果去。
2、在培训问卷或培训后的测试中利用语义效应的“得”或“失”,告诉员工认真答题会在月度绩效积分中加分,没有认真填写的将被扣分,这就意味着如果被扣分将可能与获得加分的同事拉开更大差距,直接影响收入——员工关注“失”,我们就得了。
其实,上面这些,是我晚上准备写的职场沟通培训课件里的一个内容,课件里面还会有更多实用好玩的案例,期望员工听起来觉得有趣有启发的啦~
另:当我们自己要选择时,应该使用换位法,从“得”、“失”两个角度看问题,平衡损失规避心理对自己的影响,尽可能做出有利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