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太快了,三年前我读了澎湃的青春第一部曲,《当我们的青春无处安放》。读完之后我整个人都不好了,因为一本书,因为一个24万字简短的故事而沉闷了整整一天,每当应该咧嘴大笑时都会被主人公卫寻和苏荷的结局感到悲伤,整个爽朗的心情也销迹了。其实最多的,是在担心善良和美丽的苏荷。记得那段时间我到处去给同学讲述这个故事,感觉特自豪,也没了悲伤。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讲的不够投入生动还是压根这个故事还不够完美,以至于同学听了之后只是佯装微笑,敷衍了事。此后虽然会为这个完美的故事感到悲戚,但我却相当自豪,因为它给了我太多太多,以至于让我无法用语言表达我的谢意。
今天是2016年9月16号,一个星期的时间我读完了澎湃的青春第二部曲,不过现在的我倒却没有太多的情绪,也许在说来漫长抑或短暂的三年里成熟,理智和情感发生了变化,从而让我从幼稚,怯懦以及低情商的程度中大大迈了出去,是的,我改变了,也不得不承认我从叛逆的少年转变为理智的青年。这个故事太完美了,故事同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阅读当中,我像往常一样也会亲身投入,时而放下书本把自己当成主人公,体验一把他的心情,也验证了故事情节与主人公临场的心境是否合情合理,当然,这个故事并不是天马行空,繁华敷衍,反而它漂亮的像个女人,仙姿玉貌,大致毫无挑剔可言。
可是对于结局,出于个人却让我很失望,以至于想要提笔把它延续下去,这个冲动更多的来至于不甘心。对,我非常的不甘心。主人公陈默,就这么被打败后沉默了下去。我为其遗憾,更憎恨那些人面兽心的小人。
美丽的开始,沉默压抑愤恨的结束。这本书大致就在理性地告诉读者,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再美丽自信的心态,也会被隐没在暗处的重重危险一击溃散。制造危险的,不是狼,不是蛇,不是老虎,不是意外,而是我们无处不在的同类。
讲到这里或许你们会认为这个故事有点负能量?就应该屈服生活的打击,被小人踩在脚下?
不不不,当然不是,看了扉页的后记之后,我的不甘心和失望消失了,而是对主人公重拾了信心,就像看到了故事的结局,希望,曙光和酣畅淋漓的反击。
主人公陈默并没有真正意义的沉默下去,他不屈服这次失败,而是在养精蓄锐,随之蓄势待发。遭受朋友的背叛,小人的陷害,爱情的挫骨痛败,整整几年的心血毁于一旦,整个青春和努力通通赌给了这场不公平的比赛。而这些却没有击溃陈默,因为他有一个强大的平常心,这一点我佩服的五体投地甚至肝胆涂地。
我看了澎湃的微博,看了好久好久,荣幸的收获到了他的一篇文章,是关于这本书,澎湃说主人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赢得了这场人性的比赛,对,这不是权利益的比赛,而是人性。话说好人一生平安,除恶扬善不止是警察的工作也是老天的义务,邪恶终将屈服正义,就像任何美丽始终趋于第一。
我相信沉默不是失败,当然陈默必定会成功。
第二部曲《当我们的青春渐渐苍老》告诉你:沉默是金,但要傲骨的沉默。
这是一本青春文学,但与青春言情完全区分开,就像韩剧《太阳的后裔》,你可以说他是言情剧或偶像剧,但喜欢他的人就没有这种感觉。它的元素太多了,七情六欲,生活的世事无常通通容纳其中。
所以这是一本百味书。
我虽然喜欢看书,但是某些书一但被贴上“言情”的标签后,我会发自内心的反感甚至到作呕的程度。
除了对言情类,玄幻类以外,我的读书品味一点也不挑剔。
其实说真的,我看过众多第一人称以及悲剧结尾的书籍里,只有三部令我阅读以后有很大的感触,甚至到了触目恸心的地步。第一本是王小立写的《任凭这空虚沸腾》,第二本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和澎湃笔下的青春文学系列。
当然对于我看过的第一人称的书籍里,这些算不上最好的。而在我内心一直列居第一是坦克的《天空的城》。
重点,我说的只是我看过的第一人称以及悲剧结尾的书籍,是筛选过后并不是概括全部。
第三人称的现列居第一的应该是《偷影子的人》,以及马克李维的所有作品。应该吧,不敢肯定,是因为我看过的书里它太渺小,它只是其中的一本。有很多外国名著在我心里可以和它相提并论。
因为它们都是宝库,准确点讲都是做人的准则和前车可鉴,所以我只能肯定抑或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