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书协李尚星)
研究中国书法草书,必定要知晓东汉历史上两位善草书的两兄弟:张芝和张昶[chǎng]。二人出生于敦煌官宦之家,是“凉州三明”之一的大司农张奂之子。“凉州三明”是指东汉末期同属古凉州人的三位杰出的军事将领:皇甫规、张奂与段颎。
父亲张奂为人开明,很支持两个儿子研学书法,为方便两兄弟习文练字,着人锻造石桌、石凳、围池于河边。从此两兄弟以帛为纸,临池学书,先练写而后漂洗再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池水尽皆为黑色,后称为“墨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曾巩的《墨池记》里就有记录:“(王)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其为故迹,岂信然邪?”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
先说哥哥张芝(生年不详-约192年)字伯英,在中国书法史上最牛气,被誉为“草圣”、“草书之祖”,其书法被誉为“一笔书”。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影响极其深远,东晋“书圣”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唐代大书法家张怀瓘《书断》卷中列张芝章草为神品。北大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先生评价:“张芝创造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精熟神妙,兼善章今”。张芝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为“书中四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