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忘了我不是一个中国人”
--史沫特莱
书籍信息:
作者:艾格妮丝·史沫特莱(Agnes Smedley,1892年-1950年5月6日)
本书原版于1956年出版。本书译版于1979年出版。定价1.5元,三联书店。
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奥斯古德,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于1929年初到达中国,参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组建工作,第一个用英文向世界报道西安事变。1941年回到美国后,她继续支援中国抗战,写就许多脍炙人口的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国红军在前进》《伟大的道路》等。1950年5月6日,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因手术不治在英国伦敦逝世,终年58岁。根据作者遗愿,骨灰最终埋葬于中国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的身前友人有朱德、鲁迅、茅盾等。
内容介绍与总结:
全书分为十二个大篇,共四十四章内容,作者以记者的身份根据多次采访内容 ,涵盖了朱德元帅详尽的前半生革命史,从第三次反围剿到长征开始这部分的内容是缺失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也写的比较简略。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正是因为史沫特莱的身体在当时已经是到了生命的末期,她只能初略的把这本书写完,而忙于治疗身体没有时间去再修订书籍内容。最终,这本书成为了作者的遗作。(很可惜)
第一篇:道路的起点
本篇作为开篇,主要介绍了朱德元帅的家庭和童年,在四川的贫农家庭中长大的他,是家里的次子。在封建传统的习俗中,他被家中寄予厚望,与哥哥一起送去读书,希望他能够将来考中名次,成为家中阶级跃升的领路人。在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当时的贫苦农民们的生活环境,地主对他们的压迫与奴役,社会文化对底层老百姓的剥削都深深的印在了朱德的脑海里。
文中也提到了在年少的读书路上,遇到的各种不公平待遇,与地主家出身的同学们的歧视做斗争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朱德启蒙的年纪,他遇到了改变自己人生轨迹,开启他眼界的恩师。让他明白了自己的出身,懂得了许多道理。随着时局的变换,清朝变得越加腐败无能,对底层老百姓的剥削日益严重,朱德的家族也越来越难以为继。而此时,新文化运动所带来的科学春风也悄然吹到了四川,朱德一边在读旧时代的四书五经,一边又在如饥似渴的汲取科学的知识养分。他与恩师同学们一起讨论中国的历史发展,讨论四川的危机,讨论国家大事。而义和团的失败给了朱德深刻的烙印,使得他对时局彻底失望。
第二篇:走向革命之路
此时的中国已经开始逐渐走向封建王朝的末期,社会乱象重生,此时,朱德进行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他一边准备考试,一边与同学们学习科学的文化知识,探讨中国的社会问题。一九零六年八月份,朱德获得了秀才的资格,但他并不准备继续读旧时代的科举,而是考取了在成都的官立高等师范学校的体育科,在向家里撒谎后获得了学习的学费。为期一年的学习让他增长了见识,学习 许多之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
在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中说明过往,和同学一起在家乡成立了新式学校。在短暂的与旧思想的拥护者们做斗争后,他看清了社会的问题,所以毅然决然的辞职。一九零九年二月,二十二岁的朱德和朋友一起前往云南,在经人指点后,加入云南讲武堂正式参军入伍。在讲武堂学习期间,他结交了许许多多的朋友,毕业后加入了蔡锷的辛亥革命队伍行列。跟随蔡锷在云南起义后,朱德在军中开始不断担任新的职位。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但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残余势力的影响,最终这场资本主义革命走向了失败的结局。
第三篇:灾难深重
此时中国大地上已经遍地是军阀和外国代理人,而最大的军阀袁世凯已经窃取了大总统的宝座。开始不停的对内进行残酷的暗杀和镇压。但随着袁世凯的去世,时局发展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此时,蔡锷也去世了,军中的机会主义分子开始活动起来,朱德无法控制整个革命军队的走向。此时,朱德再婚,他谈起了自己曾经的妻子,她很贤惠(最后被敌人杀害)。护国运动开始了又一次的新高潮,朱德率领军队,再一次占领了云南,但一年后出兵后,反动势力卷土重来,他失败了,还染上了抽鸦片的恶习,不得不离开军队选择去上海看看。
第四篇:探索
进入上海后,首先去治疗戒烟引起的失眠,还去了北京、南京等地区实际走访,拜访老友,寻求治国的良方。此时,他认识了解了共产主义,并寻求加入到共产党的行列里,但遭到陈独秀的拒绝,但他并不灰心,一九二二年他踏上游轮,去了德国游学。游学中还见到了周恩来,成为了预备党员。这就是朱德千里找党的故事。他边学边走边了德国的大街小巷,也了解了德国的矛盾,还积极参加机会,为工人运动添砖加瓦。二四年初,还帮忙改组了国民党的支部。经过德国政府的迫害后,他取到苏俄,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第五篇:在大革命的岁月里
本篇简略的介绍了朱德回到中国后,参加了许多社会革命活动,也为辛亥革命做出了许多努力,但此时蒋介石已经开始显露出自己的政治野心,不停对无产阶级进行攻击。随着4.12反革命政变的发动,朱德不得不选择武装起义。
第六篇:土地革命开始
发动南昌起义,是他讲述的重点,在其中朱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是在准备会上,朱德第一次与毛泽东见面。打下南昌后,朱德率领军队想广州进发,但由于敌人实力太强,他不得不在损失了许多战友同志的情况下放弃攻打广州的计划。在撤退到闽粤赣边境后,朱德整顿了内部的思想问题,剔除失败主义者后,率领队伍向井冈山进发。在与毛泽东会面后,东征西讨,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七篇:《上杭之歌》
一九二九年,朱毛红军根据敌人之间的矛盾,果断选择出击攻打长汀,占领后选择回到井冈山再去开辟根据地。古田会议正是这个时候开始的,它决定了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使得军队永远跟党走。在领导各地苏维埃工作间,他与康克清同志结婚。一九三零年,由于李立三错误路线的影响,决定攻打长沙。但在路上,毛泽东与朱德坚持了正确的路线,撤退了下来并攻占了吉安。
第八篇:反围剿
本篇主要讲了朱德率领工农红军在根据地,与白匪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其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革命英雄。成功的领导了第一次、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但也因为不停的斗争使得根据地人民无法休养生息。
第九篇:长征
在序章中说的,作者第三次反围剿到长征之前的采访记录遗失了,所以在书中并无记载。开篇就是红军装备长征,在经过紧张的装备之后,红军上路了,一路打,一路跑。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也时时刻刻面临着牺牲。经过艰苦卓绝的路程后,红军与第四方面军会合,但在野心家张国焘的带动下,变相囚禁了朱德司令长达一年之久。就是在这钟情况下,朱德依然坚持学习和工作,并不断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在一年后,朱德再一次与毛泽东会师,开始了抗日的斗争。
第十篇:历史重演
蒋介石不顾日寇的重重进逼,执意打内战,最后逼得西安兵变的发生。在共产党的斡旋下得以妥善解决。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后,朱德率领八路军积极进入日占区进行游击战。在朱德的率领下,八路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让鬼子始终无法获得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有效的迟滞了日军的进攻。但此时,老蒋再一次举起反攻大旗,八路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坚决的抵抗,以打促和但新四军遭到了很大的打击。八路军也在积极组织生产,使得能够丰衣足食成为现实,有效的支援了抗日事业。
第十一篇:“我们的秘密武器”
随着战争的进行,八路军慢慢的度过了一开始极为困难的阶段,一切朝着胜利在前进。此时国共斗争再一次成为了历史发展的重点,蒋介石在各地不断制造各种摩擦。朱德也率领八路军、新四军积极应对。到了四五年,八路军根据地开始进行大反攻,收复了许许多多的失地。共产党已经领导一亿人民做斗争了。
第十二篇:伟大的道路
战争的最后一年,在一边和日寇作战,一边与蒋介石进行斗争。日本投降后,努力揭穿蒋介石想打内战的阴谋。在各地风起云涌的反对内战的呼声中,蒋介石迫于压力与共产党等民主人士缔结了和平条约,但很快就撕毁了它,而朱德元帅也在自己六十岁那年开始了自己的解放全中国的事业!
文章末还附带了几篇作者与朱德元帅的信件,可以看出作者在当时迫害共产主义气氛中过得并不顺心。而病痛也给她带来了许多写作上的不便。最终,这本书变成了她的遗作,也幸亏经由他人修订,终于与世人见面。
感谢作者为我们带来的如此详尽的朱德生平的采访记录。
ps:买这本书还附带了一张1979年出版这本书时报纸的介绍的剪报。可以看出这本书是上一位主人对它的用心程度,感谢他把书保管的这么好。
买这本书的起因是因为刷b站短视频,看到《太行山上》电影里有描写作者采访的片段,所以由此才能有一窥本书的机会。再次感谢她的用心。
好书,保养的也很好,1979年的书距今已四五十年了,依然完好无损。我也要好好保存它。
2023/07/17 于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