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 Given a linked list, return the node where the cycle begins. If there is no cycle, return null.
- 译文:给定一个链表,如果链表中存在环,则返回到链表中环的起始节点,如果没有环,返回null。
知识点
- Linked List Cycle I —— 通过快慢两个指针来确定链表上是否存在环
- 快慢指针的相遇点到环入口点的距离 = 链表起始点到环入口点的距离
扩展点
- 快慢指针一直到相遇时的循环次数等于环的长度
循环次数 = 环的长度
- Case 1:一个完美的环状链表,即,链表的头尾相连
一个环形链表:{A,B,C,A,B,C,……}
其上存在两个指针,A指针移动速度是B指针的两倍。
A,B同时从节点1出发,所经过的节点如下:
快指针A:A->C->B->A
慢指针B:A->B->C->A
A、B指针在节点A第一次相遇,循环次数为3,而环的程度正好也为3。那这个是不是巧合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的是循环的次数代表的是什么。
1. 每次循环,对于B这个慢指针来说,意味着走了一个单位长度。
2. 而对于A来说,走了两个单位长度。
3. 那么二者第一次相遇必然是在A走了2圈,B走了1圈的时候。
4. 假如A的速度是B的3倍,那么二者第一次相遇是在A走了3圈,B走了1圈的时候。
5. 同理A是B的5倍速度,相遇时A走了5圈,B走了1圈
...
n. A的速度是B的n倍,相遇时A走了n圈,B走了1圈
从上面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无论A的速度是B的几倍,两者第一次相遇必然是在B走了1圈时。
因为B的速度代表的是链表基本的长度单位,即从一个节点移动到下一个节点的距离。
同时在链表中,每个节点与节点之间这个距离是不变的。
当循环结束时,B走了1圈,正好是环的长度。而B每次移动一个单位距离,因此环的长度等于循环次数。
-
Case 2:不完美的环状链表,即,链表中某一中间节点与尾部相连
一个环形链表(如图所示):{D,E,A,B,C,A,B,C,……}
其上存在两个指针,A指针移动速度是B指针的两倍。
A,B同时从节点1出发,所经过的节点如下:
快指针A:D->A->C->B
慢指针B:D->E->A->B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计算出A、B行走的距离:
A = d+e+a+b+c+a
B = d+e+a
因为A的速度是B的2倍,那么A行走的距离也因该是B的2倍:
d+e+a+b+c+a = 2(d+e+a)
a+b+c = d+e+a
从上图可以看出,a+b+c正好是环的长度,而d+e+a则是B行进的距离。
又知,每次循环B移动一个单位距离,因此在不完美的环状表中,循环次数亦是等于环的长度。
相遇点到环入口点的距离 = 链表起始点到环入口点的距离
根据上文公式,我们可以继续推导,即:
a+b+c = d+e+a
b+c = d+e
b+c是相遇点到环入口的距离
d+e是链表起点到环入口的距离
解题思路
- 先由快慢指针检测链表上是否存在环
- 如果环存在,根据相遇点到环入口点的距离 = 链表起始点到环入口点的距离,我们可以同时从D点(链表起始点)和B点(相遇点)循环两个指针
- 两个会最终指向A点,即,环的起始点
/**
* Definition for singly-linked list.
* struct ListNode {
* int val;
* ListNode *next;
* ListNode(int x) : val(x), next(NULL) {}
* };
*/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Node *detectCycle(ListNode *head) {
if(head == NULL) return NULL;
ListNode *fast = head;
ListNode *slow = head;
while(fast != NULL && fast->next!=NULL){
fast = fast->next->next;
slow = slow->next;
if(fast == slow){ //快慢指针相遇,说明环存在
//first代表着链表的起始点
//slow代表着相遇点
ListNode *first = head;
while(first != slow){//从相遇点和链表起始点同时循环两个指针,直到二者相遇,相遇点就是环起始点
first = first->next;
slow = slow->next;
}
return first;
}
}
return NUL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