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表达能力相当程度取决于父母在临0到7岁时的投入

语言发展有比较长的敏感期,大概从婴幼儿期持续到青春期,孩子都有很强的语言学习能力。

父母应该在这段时间因势利导,帮助孩子拥有更强的语言能力,具体可以这样做:

首先,借助共同注意扩大语言输入的范围。

共同注意是一个心理学术语,也叫联合注意,是指孩子在能使用语言表达之前,就已经开始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如果在这个时候,父母顺着他的注意力,用语言来描述他看到的东西,将有助于他把实际的物品、自己头脑中的形象,与抽象的语言符号一一对应起来,这也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必经之路。

其次,运用实物和身体语言扩展输入的内容。

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给她讲绘本,那时候孩子能听懂的词非常有限,父母会借助玩偶、夸张的声音和表情,必要的时候还会载歌载舞,帮助他理解书本上的内容。

最后,通过真实交流和及时反馈给孩子更精确的输入表达。

比如要和孩子多聊天。但是怎么才能推动聊天不断进行下去,不至于尬聊呢?

第一点,孩子说完之后,重复一遍他的话,或者用自己的语言重复一遍,让他确认自己被听见和被理解了。

第二点,与孩子聊他已知的事情,也就是谈论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你们的共同记忆。谈论大家都熟悉的内容,有助于孩子理解语言的时效性,以及叙述的完整性。

第三点,与孩子聊天是平等的聊天,是交流感情、交换信息,不是提问回答。

第四点,借助非语言信息,可以使用玩偶,可以假装游戏,还可以一起画画。语言只是交流的工具,而交流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玩两个语言游戏,走路、坐车、睡前讲故事的时候,都能玩。

第一个游戏:词汇游戏

玩法超级简单,进阶的空间也很大。

最简单的玩法,就是“说不同的词”,在孩子词汇量还不大的时候玩最合适。你说一个,我说一个,只要说的不一样就可以。

稍微进阶一点的玩法是“说相关的词”,其实是在词汇意义上练习分类,比如我说“眼睛”,那么相关的词可能是“鼻子”,也可能是“看见”,孩子说什么都可以,但别忘了跟他讨论,为什么他觉得这两个词是相关的。这种玩法也可以稍微改一改,变成“说同类的词”。

再难一些,可以玩“说相反的词”“说相近的词”,这也是帮助孩子扩大词汇量、体会词汇细微差别的好机会。

第二个游戏:故事接龙

父母可以起一个头,然后和孩子一起把一个故事天马行空的编下去。

游戏结束后,把故事再完整复述一遍讲给小朋友听,这一方面是对他们创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对今后学校生活中所必备的结构化叙事能力的训练。

总之。在孩子学语言的关键期多加引导,孩子的语言能力就能脱颖而出,为他今后在社会上的竞争优势打下强有力的基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