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之一 永远也无法满足的安全感
关键问题:究竟又有什么是永远可控的呢?
是金钱、职位?还是爱情、友情?
金钱赚了还能失去,职位给你了还能剥夺,爱情、友情发生了也能离去……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绝对安全、永远可控的。
这也是为什么佛法会说“诸行无常”,他是在告诉我们: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可变的,都不是永恒不变的。
既然在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绝对安全、永远可控的,那我们又该如何面对那种时时刻刻缺乏可控与安全感的、时常让我们坐立不安、心悸发抖的感受呢?
关于这点,我有一个自己的方法:
我会想象自己是一片叶子,本来长在树上,很安全,但一阵风刮过,我便从树上落到了地上,一下子失控了,安全感顿失。
然而,当环顾左右,我忽然发现,其实我不过是从树上掉到了更加宽广的大地上。
我感觉身体被更宽广有力的东西支撑住了,我甚至可以在上面左右翻滚,还能闻到泥土的芬芳……
这个从树上坠落下来的过程,就是被大多数人认为的“失控的过程”。
(连载一)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最先要做好的是信任孩子,健康的家庭关系是相互信任和支持,不能像是“防贼”一样把孩子监控起来,事无巨细都要插手,仿佛在告诉孩子“你啥也干不好”,用各种替代或者威逼利诱的方式去培养孩子,让孩子丧失了自信。
在做作业这件事情上,吼叫成了常态,其实吼叫的父母都是焦虑的,因为自己对这件事情无能为力,也没有恰当的方法,吼叫——无非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情绪化的父母只能培养孩子情绪化,每一次做作业都能让孩子感受到压力和烦躁,一个孩子怎么可能爱上学习呢?
在学习上感受不到愉快,感受不到被尊重,孩子只能转向其他方面,比如游戏——在网络游戏去寻找自己的价值,在游戏里孩子可以“过关斩将”,体验从未有过的价值感,进而迷恋上网络游戏,不信任孩子还会体现在,不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追求,比如一个孩子说:妈妈,我想成为网红。妈妈:你懂什么?网红有什么好?干嘛不去做医生啊?医生赚钱还多,还能受别人尊重。
不是医生的职业还是网红的职业好不好?是孩子拥有自己的目标,才会去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在思考自己将来成为谁?要做什么?
这是孩子树立人生目标的阶段,只有自己有目标的孩子,才会产生前进的动力,
正确的做法是:能告诉妈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网红吗?
怎么做到呢?然后鼓励孩子:妈妈很开心,你有自己的目标了,还会自己做计划了,如果需要妈妈支持什么那就告诉妈妈,妈妈觉得你一定能实现。
孩子被信任,就会拥有力量感,自己的目标被欣赏,等同于自己被妈妈欣赏,孩子心里会很踏实,也很自信。
坚定目标的孩子,方向清晰内心不混乱,也不会被别的诱惑吸引。
父母还要守好自己的“边界感”
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做好父母的,做作业是孩子的事情,没有做好的话孩子自己去承担责任,让孩子明白,每一个人都需要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这样孩子才能再做其他决定的时候深思熟虑,而不是草率而为,因为有父母帮忙或者帮着承担责任,自己就可以逃避责任和后果,做什么事情都不用负责任。父母需要协助孩子慢慢走向成熟,而生活中的事情就是孩子的体验和培训,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这些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事情孩子学会了什么?收获成熟的话,孩子的未来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收获缺陷的话,孩子未来就带着这样缺陷生活着,人生路上遭遇坎坷就是必然的。
爱孩子先从父母的学习开始,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可是不能把期待都放在希望上面,而自己坐享其成,先把孩子培养成能够承担期待的希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