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会的普惠活动,抽到1元观影的奖券,专门选了一部儿童电影《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5:我的外星朋友》,和儿子一起去看。
儿子很喜欢《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动画版和直人版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都看过,动画电影《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的前四部:《秘密计划》、《完美爸爸》、《俄罗斯奇遇记》、《一日成才》一部不落都看过了。现在看到电影院正上演《我的外星朋友》,儿子这几天都在问:“什么时候去看啊?”
我对这部《我的外星朋友》的最初想象,是类似《外太空的莫扎特》一样的科幻电影,在温馨的家庭故事里加入科幻的元素,肯定是又神奇又有趣。
走进放映厅,发现有不少父母带着孩子来看这部电影,在疫情之下,也不算冷清了。看来喜欢大头儿子的孩子还真不少。
电影开始了,我在等着大头儿子的外星朋友登场,没想到这个“外星朋友”却是小头爸爸假扮的。原来这根本不是一部科幻电影,而是一群孩子追求航天梦想,为参加航天夏令营而进行模拟航天计划闯关比赛。小头爸爸扮成“太空兔”给大头儿子帮助和鼓励,让他懂得了团结合作、勇敢担当。
“新大头儿子”系列的这部《我的外星朋友》真的够新的,在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呈现小小孩童对航天的向往与追求。影片满满的科技感对小孩子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儿子盯着屏幕眼睛一眨不眨。
电影结束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头儿子那句“我的外星朋友从来不凶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小头爸爸化身“太空兔”时能得到大头儿子的信任,而真实的小头爸爸出现时,大头儿子却嫌他烦?这部儿童电影其实能给大人带来很多思考与启示,在当下的亲子关系中,父母都应反思为什么孩子在自己眼中越来越不听话、不懂事,越来越任性、自我。我们应多从孩子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管教与控制,要尽量少说教,少唠叨。要像“太空兔”那样给孩子以温暖与关爱,鼓励与帮助。
但小孩子想的却不是这些。从影院出来,儿子一直在自言自语:
“大头儿子穿过了黑洞,后面不是就进入白洞了吗?再穿过白洞不就到了外星了吗?”
“从外星到地球的信号真的要传四光年吗?四光年有多久?”
“大头儿子造的宇宙王飞船还真是厉害啊!”
“大为的爸爸真是宇航员吗?”
我一边感叹孩子与大人在同一部电影中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一边在想,一部动画电影,不仅将亲情的温暖贯穿始终,而且以一个巧妙的方式将航天梦想与航天精神的种子悄悄地播撒在孩子的心中。正如导演刘可欣在电影首映式上所说:“我们一如既往的‘大手拉小手’。‘大手’是指星辰大海,我们的航天梦;‘小手’指的是我们普通人的航天梦。”
我问儿子:“你想不想做一个航天员?”
儿子说:“我想当科学家,我想找到外星人。”
好吧,有个科学家的梦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