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周贤导师:
我反对足龄6岁的孩童每次坚持1个小时的作业,
我反对无数美其名的“兴趣班”塞满孩子的假期,
我反对让孩子们吃饭比快慢、比谁吃得多……
我反对许许多多周围存在的“大家都…我们也…”的声音~
因为——
1、“注意”作为普通心理学中认知过程的一个部分,它的“有意注意”(即:需要意志参与的注意)是有发展规律的:
3岁的孩子其有意注意在3-5分钟,
4岁的孩子其有意注意在10分钟,
5-6岁孩子其有意注意在10-15分钟,
7-8岁孩子其有意注意在15-20分钟,
9-10岁的孩子其有意注意在20-25分钟,
11-12岁孩子其有意注意在25-30分钟,
成年后注意力也就在30分钟。
注:所有心理学上的“岁”都是“周岁”,
这是为什么小学课堂每节是40分钟;大学生也不过45分钟,以及课堂教学中为何需要环节以及教学方式、场景、语音语调的变化。
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需要在游戏中感受亲密,减少孤独感;培育自信,远离无力感;培养情绪的复原力,不再轻易深陷悲伤。
儿童是人生特殊的一个成长阶段,它并不是缩小的成人。他们和成人,完全不一样。
相信我,是亲密、自信和情绪健康将最终支持你的孩子走完将来的人生,而不会是那成绩单和聪明的头脑,摒弃了前者的后者,有的进了医院,有的,进了监狱。
3、所有的孩子都有一种情结,叫做“手足之争情结”,在这一点上,多子女和独生子女之间并没有差别。手足之争的核心,是孩子们内在无意识地通过这样的竞争来确定自己是否被真挚、绝对的爱着?他能做的得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如果大人没时间、没精力、不得其法引导这情结时,孩子们会转而去攻击他人。
了解这一点,你会知道,为什么大人要做的,其实是帮助孩子过渡这个情结,而不是反而制造竞争来强化孩子的这个情结。
这样做,除了大人利用孩子的心理弱点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外,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发展,百无一利。
现在我很少接讲座,我没有太多的时间;
但传递这样的声音,为了下一代,我仍然非常愿意;
要破这些“大家都……我们不得不……”,我从来都有理有据;
都100多斤的人了,你要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
若当科学摆在你眼前,但你依然要坚持“但是~”的时候,我建议:你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内在的“焦虑”和“自己内在那个受伤的孩子”先吧,放过你眼前的孩子,他\她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