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了余华的小说《第七天》。
大师级的作品质感不一样。
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情感推进,悬疑伏笔可谓鬼斧神功。
故事的特别在,是一个死无葬身之地的游魂在回顾自己的一生。
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底层的生活状况:强制拆迁,隐瞒死亡人数,官威和权势打压弱小,贫穷和弱小的一方被那些膨胀的欲望和利欲熏心的逐势者压榨的没有生存的空间。
弱小者被剥夺话语权,无辜平民被强制拆迁致死的真相会被踹改成因公殉职;为情自杀的女孩,围观者不去拯救而是鼓动,甚至在人潮涌动的地方去盈利;正直的人发现死婴真相,得到是一场谋害以及掩盖,甚至骨灰都不是自己的;一场火灾,上百的人死去,上报人数只有2死,2重伤……
这虚假,悲苦的众生呀。
幸而是极尽悲苦的众生还有一点温暖。
不小心被生母落在火车轨道的杨飞,遇到了拯救和抚养他的养父,21岁的养父终身未婚,只为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和全部的爱。
被贫穷压榨得抬不起头来的洗头工情侣,还深爱着,漂亮的刘梅愿意跟着一无所有的伍超穷熬着,本可以用美貌换取更好的生活,但坚持跟着男友不离不弃,而伍超呢,得知女友刘梅自杀,为了给她买一块好墓地,去找卖肾窝点卖肾,随后感染病死……
杨飞心里认定的母亲李月珍,耿直正义,发现河流的死婴坚持守着,坚持和媒体向医院为27个死婴要一个真相,直到移民去美国前三天死于非命……
很多生前不能平息的故事,死后都得到了宽慰。
这大概是为什么余华先生要用死人的角度来写这些故事吧。
这些故事都是当代社会真实发生的,只不过名字换了。大概是人世悲苦,余华先生才会给他们在下面一个平等,安乐的世界。
如果说王小波是幽默讽刺写实,那么余华先生除了幽默讽刺写实,还有一个:悲天悯人。
所以看书时,忍不住掩卷落泪。
故事以杨飞为主角,他在寻找父亲旅途中,在饭店的一场大火里死去。父亲的离开是因为患了癌症,不想拖累他,便离家出走。
他死后也一直在另一个世界寻找他的养父,一直寻找,一直寻找……
问了很多人,听了很多故事,知道很多真相,那些死去而没有墓地的人,他们游荡,他们永生,死去有墓地的人,它们安息。
有墓地的人,有人给他们佩戴黑纱,举行葬礼。
没有墓地的人,自己给自己佩戴黑纱,聚众畅谈……
最后杨飞找到了父亲,父亲死于流浪汉的抢夺之手。
最后,李月珍的女儿与丈夫带着别人的骨灰移民美国,李月珍和27个死婴以及其它亡魂在一起欢唱。
最后,杨飞看到了给刘梅买墓地的伍超,只是有了墓地的刘梅安息了,没有墓地的伍超还在游荡。
但愿这些死后的故事真实存在。
死去的人没有温度,但他们发生的事倒比这个人世的无常暖得多。
最后,杨飞对游荡的伍超说:走过去吧,那里树叶会像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流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他问:“那是什么地方?”
杨飞说:“死无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