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文”一词源于由杰克·坎菲尔以及马克·汉森创作的《心灵鸡汤》一书。它做为当今世界文坛最具畅销力的系列读物之一,往往用几个字或者简短的一句话就可以为读者总结出人生的哲理,以及抵抗当代生活中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实。其蕴含的温暖言语在寒冷的夜色中激励着一个又一个本该对生活消极和迷茫的人。所以普一问世,它瞬间便占据了各大图书销售量的榜首,特别是在我国,其于销售人员、学生团体之中的神圣地位堪比宗教人士心中的教门圣典。
而当我们撇开如今不被史学界所承认的夏以及公元前上古时代,在可考究的历史文献中,历经近三百年的西东两周是为整个中华民族思想启蒙的时间。随着春秋战国的风起云涌、列强逐鹿,百姓饱受战火之苦,而各诸侯国又迫切需求对其领地的思想控制,加上一些不忍民间疾苦,反对战争人士的游说,我国出现了直至近3000年后依旧辉煌如巨的百家争鸣时期。而其中除了以干货为主的《孙子兵法》、《齐孙子》以外,对于历史贡献最大的还是以《论语》为首,其后诸如《道德经》、《庄子》等鸡汤文巨著。
作为左右了中华民族近千年思想的儒家代表作《论语》,其产生的年代刚好是整个民族最需要精神依靠和精神粮食的时期,他是民众所需要的,也是统治者所乐意给予的。随着西汉思想家董仲舒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帖伟大的鸡汤文滋润了整个中华民族,直至今日,我们依旧可以从其中吸取养分,是为鸡汤文巅峰之作。不过颇有意思的是,那个比他更加出名的弟子—司马迁,一部《史记》却可以称为干货科普文最经典的典范。有别于比他早成书的伪科普《尚书》和饱受史学界指责的《新唐书》,《史记》依旧是最具参考价值一手干货。
而后随着中国的朝代更替,渐渐产生了除去“励志言论”之后的另一种鸡汤文—诗歌。虽然处于封建社会的人们依旧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窘迫,但是先富裕起来的那一部分人不管是思想境界还是思想需求,渐渐达到了一个人性渴求的巅峰。于是诗歌孕育而生。
“思君令人老,轩车何来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分别以爱情鸡汤和励志鸡汤为主要载体的诗歌,他把汉语的博大精深凝练出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让鸡汤文有了除“养分”以外,基本文字本身的一种美丽。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演变中最为令人瞩目的文学作品,随着唐诗宋词的出现,它更加一跃为整个世界的文明隗宝。
在我国的鸡汤文历史演变中,除了上述的内容以外,不得不提及的便是本土道教圣经《道德经》和佛家经典《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两部鸡汤文因其特殊的地位,应该要和其他的鸡汤文所区别开来。当然本人对宗教研究不多,所以关于这两部鸡汤巨著的演变,只能简易提及,大家也知道就好。
因为特殊原因,譬如《水经》、《九章算术》等干货科普文的地位在我国文学历史演变中一直不及鸡汤文,而存货量相对而言也是少之而又,直到这个民族的大门被一个叫做英国的同次元先进文明和发达科技国家以屈辱的方式打开,进入近代以及当代纪元。
当人们意识到除去鸡汤文以外,我们更加需要的是干货科普文的时候,这个民族的有识之士开始大量翻译同次元先进文明的科普典籍,发展工业,从根本上武装自己。它被历史称之为“洋务运动”,以“师夷长技以治夷”这种鸡汤形式作为中心思想。于是一个鸡汤文和干货文携手并进的年代开始到来。
而后的历史更加不只一次的证明了鸡汤文和干货科普文是相铺相成,组成这个世界文明不可或缺的两个文体。在这个民族最危急的年代,我们用科普文来武装力量,也用鸡汤文来武装思想,才得到了新民族的一个涅槃。比如我国近代文学的奠基人,被评为他的方向既为中华民族新文化方向的鲁迅先生,就是一位既能写科普文,也可以煲得一手好鸡汤的文学巨匠。
社会不可能完美的朝一个方向所期望的发展,当历史进程推行到21世纪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文化阵营中出现了一部分反对鸡汤的声音,而且这股声音愈演愈烈;但是当我们打开各图书销量排行版的时候,占据前几位的依旧是以鸡汤为主的鸡汤文。这种极其矛盾的现象,正如当代人的思想矛盾一样,在反馈中体现的淋漓精致。
其实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悖论,虽然相较于之前所有的时代,我们如今有超越历史一切叠加的科技文明,生活水平几何级的提升,但是随之而来的社会现实压力不得不让人们开始找寻拥有养分的鸡汤文。但是当这个时代不太可能会再出现如“诸子百家”般拥有源源不断养分的顶级鸡汤文之后,我们发现在这个流言蜚语、版权保护等问题最突出的时代里,所呈现的鸡汤文无一不是前辈所煲剩下的残渣。你读“我想你,想的心力憔悴”的时候,自然不可能有第一次读“思君令人老”的惊艳,你读“温故知新”的时候,会感觉“学习就是要学会复习”根本就是一句废话。
这种矛盾是造成如今鸡汤文被大众所诟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没有创新,没有新意,甚至可以说没有原创,而人们又极度渴望能有一碗营养丰富的鸡汤文来滋润心灵,达到抵御社会现实的目的。也因为目的和现实冲突,才导致了如今鸡汤文上下不是的窘境吧。当然了,我认为之前的几年,鸡汤文大量被透支也是此间原因之一。不过本文到底是不是鸡汤文,就各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