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到一篇文章,是关于读书笔记的手帐,我有感而发写下此文。但本文谨代表个人看法,只是针对某事展开观点讨论,并没有讽刺手帐作者之意,请不要误会。
截图一张,根据我的观察,手帐这种花在版面装饰上的时间占全页制作一半的形式,是一种时间精力上的浪费,这只是我个人观点,在我看来:手帐的本质其实就是带插图装饰的笔记,简单的装饰可以,但装饰过多并且沉迷于这种胡里花哨的风格,这就是一种饰非了。这是当下无数年轻人包括一部分文艺中年的通病。
有人会强辩:很多东西都是贴上去的呀!还有一些图案是本身手帐本就有的呀,其实并没有花掉多少时间。象那些标题字体加粗写起来也很快呀,有一些自己画的插图那也花不了多少时间的。没有象你说的花一半时间那么夸张。而且手帐可以锻炼你的手工制作能力,看到一本花了很多时间精心制作出来的精美效果手帐,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但,我觉得问题就出在这里,因为我感觉当事人的行为动机不明确,制作手帐到底是为了学习还是为了搞这种装饰效果?有人说:两者兼顾兼得呀?有问题吗?我觉得还是有问题。
我个人看法:做笔记的本质是学习,而不是自我欣赏陶醉,这是很多学生朋友都没有搞清楚的本质,就象是现在很多的学生沉迷于自己的字好不好看,而对自己所写的内容功能并不关心一般的表面形式。包括那些钢笔控,整天醉心于玩各种彩墨水粉纸美工笔,并用手机搞一些幼稚的效果比如斜拍加滤镜等,大量时间浪费于此,都说玩物丧志,正是应验了此话。
而且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和总结,打扮装饰行为此为爱美者之天性行为,无论是在个人容貌上还是在做事行为上,爱美者大部分人都是缺乏一种务实精神。就是讲求实用功能成分比例远远少于讲求美观漂亮形式的比例。他(她)们往往做事上很注重这种表面的美、漂亮、好看、而很少去关心实用意义。
实用是什么?是你所学的知识能否真正得到运用,并且能否有自己的理解和总结。而不是“抄+装饰”。这是一种表面形式主义的学习。学习=抄,学习=百度,这肯定是不对的。学习应该是【从基本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总结的全闭环过程】,而不是抄和百度或者占有资料这么简单表面。
当然,做手帐的人肯定不同意我的观点,因为他(她)们大多都涉世未深觉得自己还有大把时间可以玩耍,这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果把手帐上升到一种大过于务实意义的追求,整天写个笔记写一页却要花上半页时间去涂涂画画贴这贴那搞装饰,真的没什么意义。如果真的要锻炼手工能力,那这种手工只能算是小学生水准的手工,你真正要练手工能力也不是长期这样坚持能练出来的。
如果叫这些人坚持长年记日志,反而做不来。因为手帐在我看来本质其实就是装饰工程,而日志是更加务实和反思整理思维的自我管理工程。象我的日志都是厚厚一大本三百多页,里面全是字完全没有多余的装饰,我也不会想着往上面贴什么胡里花哨的装饰,没用,浪费时间,我反而会花很多时间在练习素描和学画漫画上面,那是我觉得真正有意义的事。素描可以大大增强你的耐心和观察解构能力,而漫画就是下面我要说的: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助记工具。
以我对平时学习的理解,与其画一些装饰,不如干脆你就来学思维导图,或者把你做的笔记用字配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个画并不是搞一些装饰,而是象漫画一样把所读的文章和所学所想的主题内容意思画出来,象很多漫画给人印象非常深刻,一看就知道什么意思,并且多年不会忘记,就证明了它有很强的助记效果。
有人会说:我不会画啊!还要我去学画画。那多难啊!不是时间挺多吗?要不然你觉得把时间花在这种表面的装饰功夫上能更好?年轻的时候多学一点技能有啥不好的?有人又会说:我确实不知道怎么学画画呀!
你看,这就是暴露了很多做笔记者平时学习的形式主义问题,我提此建议的目的是助记,并不是叫你从读书学习转移到学画画上面。毕竟画画是形象立体的东西,很简单的对比,比如圆周率,人家就把数字转化成一大段的谐音词去助记,这种形式叫助记!明白我的意思不?不是真的要你去当画家,而是通过画画并且是贴近所记内容的画来达到助记的目的。
所以我就觉得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学习上是形式大过于务实,大于原本学习目的,喜欢追求这种华而不实并且浪费时间的手段。长此以往日积月累肯定学习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应试教育下的这种学习机制,以短期应试记忆为主的学习机制,缺乏了对运用的务实操作。对笔记的理解变成了【抄+装饰】,最终他(她)们关心的效果就是好看,成为一种悦人悦已的表面形式。至于内容能学到多少理解多少运用多少他(她)们反而不是最关心的,或者只是当时有印象,过了两年一点都想不起来了。因为整个版面装饰占了一半,且那些丝毫没有助记作用的装饰成功的分散了思维注意力。
以上是我的个人知识系统构建的想法。,看者默看,不喜勿评。能从中得到多少东西是你自己的事,我并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