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交朋友,很多人会说:“我朋友有很多,我认识了有多少人。”那么,应该是对‘朋友’这个词有什么误解,或者说想成为你的朋友,真的太容易了,对别人来说,你也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但是深入一了解,你会发现,仅仅停留在认识多人,就觉得自己的人脉非常广,本身是有问题的。
虽然,交朋友的第一步是通过认识人,知道他们的名字,职业一些基本信息。
但是,如果停留在这一个层面,那你的很多社交都是无效的。1000个认识的微信好友,可能抵不上一个真正愿意帮你忙的朋友。
在讲如何交朋友之前,需要普及两个理论背景,一个是二八定律,一个是弱关系理论。
一、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帕累托法则(Pareto‘sprinciple)也叫巴莱特定律、朱伦)、关键少数法则(Vital FeRule)、不重要多数法则(Trivial Many Rule)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及企业管理学等。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在交朋友上也适用,在你的微信好友或者通讯录里,真正和你有比较频繁联系的只有20%左右,剩下的80%,可能一年都联系不到一次。
二、格拉诺维特的弱关系理论
弱连接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拉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于1974年提出。格兰诺维特指出:在传统社会,每个人接触最频繁的是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同事……这是一种十分稳定的然而传播范围有限的社会认知,这是一种“强连接” (Strong Ties)现象;同时,还存在另外一类相对于前一种社会关系更为广泛的,然而却是肤浅的社会认知。例如一个被人无意间被人提到或者打开收音机偶然听到的一个人……格兰诺维特把后者称为“弱连接”(Weak Ties)。
研究发现:其实与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关系最密切的社会关系并不是“强连接”,而常常是“弱连接”。“弱连接”虽然不如“强连接”那样坚固(金字塔),却有着极快的、可能具有低成本和高效能的传播效率。
事实上,在信息的扩散传播方面,弱连接起着同样的作用。一个人的亲朋好友圈子里的人可能相互认识,因此,在这样圈子中,他人提供的交流信息总是冗余。比如,我从这个朋友或亲戚听到的,可能早已经在另一个朋友那里听说了,而他们之间也都相互交谈过此话题。日常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例。
弱链接在我们与外界交流时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为了得到新的信息,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弱链接的作用。这些弱链接,或是熟人,都是我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不同地方的人通过弱链接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最亲近的朋友可能生活圈子和你差不多,你们的生活几乎完全重合。而那些久不见面的人,他们可能掌握了很多你并不了解的情况。只有这些“微弱关系”的存在,信息才能在不同的圈子中流传。弱链接的威力正在于此。
三、如何进行深入高效的社交
1.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里又不得不提到吸引定律,也叫吸引力法则。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他吸引而来。
2.养成好的社交习惯
不寒暄,直接亮出底牌,比如刚认识的时候,可以直接和别人说:“我喜欢阅读,读过什么书籍,如果在读书上有什么收获,欢迎一起交流。”
3.及时清理通讯录,集中注意力
150定律(Rule Of 150),即著名的“邓巴数字”,由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该定律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
4.我认为再好的朋友就是一个等价交换
互惠互利原则
5.给自己充电,有了东西才能分享啊
让自己变得有价值。
认识的人,不用起来,最后就是一串冰冷的数字,除此之外,毫无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