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近,就会产生好感吗?是真的吗?让我们先来看个案例。

案例1:
我们会发现,我们所在的小区居住时,会和谁的关系比较亲近?大多数人会说和自己的对门邻居关系比较好。
我们也会发现,平时和我们关系比较好的朋友,不是同学就是同事,又或者邻居,都是我们身边比较亲近的人。
又或者在火车上,我们也会和自己邻座的人聊天。
这就是彼此的空间距离在缩短的原因,会拉近我们和对方的心理距离,然后消除戒备心里,让我们比较自然而然的产生比较亲密的感情。
案例2:
一个女生坐火车去同里参加汉服节,正好坐在她对面的一个姐姐也穿着汉服,这时候她们俩就突然发现,这么巧两个人都穿了汉服,然后就以汉服为引子,就聊了起来。
在聊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她们两个人在同里定的酒店都非常近,而且也都是去参加汉服节的,所以两个人便结伴去参加了。参加活动的几天里,相处的也比较愉快,后来两个人也成为了好朋友。
分析:
我们会发现,同一车厢不可能只有她们两个穿汉服,同一车厢的其他座位也不可能没有穿汉服的。也有很多一起去参加汉服节的,也会邀请她一起参加活动。但为什么她和其他人没有成为好朋友,而是她和对面的姐姐成为了好朋友呢?
是因为她们两个距离比较近,聊天的机会也比较多,也就会比较熟悉。
实验:
美国一个心理学家,也比较好奇这个问题,于是做了一个相关的实验。
实验内容:
他找了一个男生,坐在沙发的最左边,又找了两个女生,两个女生从谈吐、穿衣打扮上,都相似。只是她们的座位不同,一个女生坐在邻近男生的右边,另一个女生坐在相邻前一个女生的右边。
然后,三个人开始聊天。聊天到一定的时间后,这个心理学家就问这个男生对哪个女生比较感兴趣?
这个男生就会说对距离自己比较近的女生有好感。
并且相同的实验,大多数男生都会选择距离自己比较近的女生有好感。
实验对象换成一个女生,两个男生和她聊天,女生们也会认为离自己近一点的那个男生有好感。
这个现象就是心理学上的邻近性原则。
我们会发现,我们所居住的小区,会和谁的关系比较亲近?大多数人会说和自己的对门邻居关系比较好。

我们也会发现,平时和我们关系比较好的朋友,不是同学就是同事,又或者邻居,都是我们身边比较亲近的人。
又或者在火车上,我们也会和自己邻座的人聊天。
如果你喜欢上了一个人,你要怎么靠近她/他呢?
今天就交给各位一个“追人的“小心机””。
案例1:
一个男生非常的喜欢他公司的一位女同事。于是,每当老板不在的时候,他就会搬个小板凳坐到女生身边,和女生聊八卦。
女生说:我最近喜欢看什么电视剧。
男生也说:咦,我也在看这个电视剧。
女生说:我喜欢玩什么游戏。
男生说:唉,我最近也在玩这个游戏。
然后,这个女同事就会发现,你怎么这么懂我呀!你喜欢的东西和我喜欢的东西都很一样。
案例分析:
这个事情其实比较简单,年轻人喜欢的东西种类都差不多,并且这么多的电视剧和游戏,总有一样是男生接触过的。如果实在没有接触过的,男生又用了 一招,他会现场搜,搜完了之后就和这个女生继续聊。
男生每天都会找机会拿这些话题主动找机会和这个女生说话。慢慢的这个女生就习惯了自己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不在的时候,还不习惯了。
所以,当这个男生发现这个女生开始依赖他的时候,他就开始制造机会和这个女生表白了。但是,当时呢,这个女生就开始犹豫了,并且说自己还没有想好,要考虑一下。
然后,这个男生就又用了一招:他消失了几天。
这个女生,因为她之前已经习惯和依赖上了有这个男生的存在,突然男生不出现了,女生就觉得自己好像没有他不行。男生不在的这段时间,自己心里感觉空落落的。
过了几天,男生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又出现联系女生了。
此时,在女生眼里,便有了一种失而复得的感觉。
因此,他们两个也就开始了两情相悦,又互不声张的暧昧阶段。慢慢的也就顺理成章。
这一招,也可以活学活用,平时我们想要接近一个人,我们可以和对方借个东西,没事问个问题请教一下。拉近彼此的距离感,当别人有事需要帮助时,我们就可以第一时间出现,慢慢的这个人也会习惯我们的存在了。我们和他/她之间的关系也就会越来越近。

所以,我们说这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的空间距离在缩短的原因。空间距离会拉近我们和对方的心理距离,然后消除戒备心,让我们自然而然的和对方产生比较亲密的感情链接。
这也是心理学中说到的的空间距离,它能够有效的提升人际关系,让我们更具有吸引力,从而促成与他人的关系。当然这种空间距离是积极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提倡,培养自己的这种“小心机”的能力,有助于我们在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更顺利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