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要存本事不存钱,存人脉不存钱。没人脉做不成事,没本事有人买也白搭
——任正非
你会有这种错觉么,结交的一切朋友,认识的所有人都是我的人脉
殊不知这些“人脉”消耗的时间,或者也在影响你的发展
比如,前任老板喜欢半夜发信息,如果回,能和你聊到半夜
半夜1点,没有收到我的答复,打了17个语音、电话
职场人每日的空闲时间,全都奉献给了过往的“人脉”
这些人脉在你需要帮忙时,会帮助你么?通讯录5000人,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是谁伸出手
过滤人脉,才是职场人必学技能
过滤技巧
社交成本决定人脉上线
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一个人能力和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其难以维持超过150位社交关系。
频繁的联系和互动会导致社交成本的增加。倘若你的“人脉”不经过滤,超出你的可承受范围,你就已经应接不暇了,更别提深度合作了。
纵深人脉,向下兼容向上延伸
你一定见过这样的人,见到重要人物求合影;逢年过节群发短信;聊天必称大佬;参加聚会到处撒播名片;聊了几句投缘就觉得是人脉
所谓的人脉职业五花八门,当遇到与之相关专业问题,却没有一个职业相关的朋友帮助他
多、杂、乱的社交网络,并不会对工作有多大的帮助。
细致、纵深、精炼的朋友圈,才更有利于职业发展。
留意“弱联系”人脉,实现高效率交流
弱联系的人指,不常联系的人却可以帮你把外界不同的社交圈子链接起来,从圈外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
当然过多的弱联系朋友会增加不必要的噪音。筛选相关行业,交流心得,达到互补,实现高效交流。
过滤原则
关系分层,割断麻烦根源
从上家公司离职后,领导总是隔三差五找我帮忙,碍于是前领导的身份,不好意思拒绝。但渐渐的发现,前领导只是把我当成了工作工具,帮忙分析问题,却私下没有任何来往。于是,我删了领导。
人脉的基础是相互利用。利益交换才能被连接到一起,但不是单向利用
职场中,我们需要辨别同事、领导的性格是否可以深度接触,然后将其划分入不同的人际关系领域,
没有用就过滤到。
资源≠价值,公平交换才能双赢
关系对等、势均力敌,才能实现长久的互相合作
人脉的本质就是价值交换
能力是1,人脉是0,没有这个1,后面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
人脉也是,不是你认识谁,而是你是谁
要从索取者,变成吸引这,相互成就才能达成深度合作
不要等到需要才想起来联络感情。即使过滤后的人脉也要懂得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