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可做可不做的事是做不完的,永远要去做那些最值得做的事。读书也是如此。正确的做法是,在所有的书中,从最好的书开始读起。
你有多久没真正读过一本书了呢?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所以一定要花在最值得的人和事上,更要多花一些时间读最好的书,细细品味其中的内涵。
但我们应该如何从浩瀚书海中选书呢?
作者认为,书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不能提供任何有用价值,就好比一些低级小说。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好比一些励志鸡汤书,并不会给读者带来多大的改变。三是必读的书。所谓必读,是就精神生活而言,即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将会有缺憾。
其实属于第三类的书只是一小部分,尤指经典永恒的书籍,永恒之所以成为永恒,必定有其原因。别人的书单只供参考,不可照搬照抄,从经典读起肯定是最好的选择,当你读的多了,你自然会知道自己接下来该读什么。正如白岩松说:刚开始读书的时候是人找书,而人找书是很难的。但随着读书越来越多,越读书,越知道该读什么书,书会带着你去读书,而你也进入了书找书的进阶范畴。
读经典能够与书中的大师进行交流,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继续探索世界,作者认为:一是初读就像是重温。二是重温就像是初读。确实好书值得读千百遍。
读书给了你哪些收获呢?
想必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书中,得到一些感悟。作者很喜欢读书,读到后来,有一天自己会拿起笔来写书,成为了一位作家。但他承认从写作中虽获得了许多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并不能代替读书的快乐。
而我这些年读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让我能够心平气和的看这个世界。我小时候很喜欢买与教材相关的书,比如“一点通”,初高中也是以买教参为主,但由于我的高中学校旁有个书店,我有空就会去,买一些《哲思》、《意林》或英文刊物等,偶尔读一下《花火》。
现在想一想,那段时光居然是最美好的,因为我只是单纯的想读,而不带其他目的。正如周老说:“青春期的阅读真正具有恋爱的性质,那样纯洁而痴迷。书的世界里,一本本尚未翻开的书,犹如一张张陌生女郎的谜样面影,引人遐想,招人赏析。每翻开一本新书,心中期待的是一次新的奇遇、一场新的销魂。人的一生中,以后再不会有如此纯洁而痴迷的阅读了,成年人的阅读几乎不可避免地被功利、事务、疲劳损害。”
阅读的好处不言而喻,能够提升精神素质,可以养生,可以刷新自己的认知,收获智慧……另外读书不可太功利,很多无用之书恰恰是最好的,“读无用的书,做有梦的人”。
愿我们都能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