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心血来潮,创意小精灵乱撺掇,想来自己做个“奶酪味”柔酥饼,不知哪里冒来的想法,就是那种类似披萨但是不是披萨的那种柔酥皆有、醇美可口、甜美无极限的那种。想到就拿起手头的材料:面粉、沙拉酱、冰糖、土豆丝、黄瓜丝、油、、、好像差不多了,放着小曲开始小展身手,不小心放多了水,无奈没有了面粉,怎么办?懊恼了那么一个小小瞬间,小到忽略不计的瞬间,跑到楼上去拿了奶粉,反正是要做香甜可口的小柔酥饼的嘛。
一番倒腾,最终出现了图片上那种焦黄相间、稍稍散碎的“手抓小饼”画面、、、其实吧,还是不错滴,虽然和想象的有出入,最终这样的style也是我爱的,因为我用心做了,因为它也成长为了它自己想成长的、自己能够成长的样子。
事情本该到此结束的,“有无相生”,一切真有尽头吗?偏偏我爱一只脚踏在回忆里,一只脚又要奔向未来,最最不应该的是用现在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哈哈,有何不可尼?回看一下做我的专属柔酥饼过程哈,开始“想”做的是那种细腻和谐、整体划一、表面是一层沙拉酱铺盖金黄土豆丝的饼耶,“想”是饼的“模具”,结果做的过程里,“饼”碎开了,哪里还有和谐?我不喜欢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毕竟这饼味道还不错,在“理想”的指引下,它活出了自己的“现实”味道,这就是这份柔酥饼,独有的实在而唯一。假若一定要做成“理想”中的样子,还是要剥离掉“一定”,因为太执着就是变得纠结了,我剥离掉了“一定”,不是说就不去完成“理想”,而是在尝试着、探索着接近“理想”,因为这理想不是唯一的,在这其中,肯定有别的味道,比如这“想象”之外的饼,能说这份“饼”不好吗?又能说这份“饼”好吗?好与不好之间,没有绝对的标准,唯独不能丢了好奇的尝试。这样想来,不要完全被“想”的模具束缚,惶惶不可终日。“想”是个指引,去做就好,哪里要分得怎样怎样?
再说另外的“模具”,在“面团”入平底锅之前,我在想,要做出什么样子的,用手掌把面团表面拍打平整,用刀把边缘切开的有点棱角感、、、满怀期待地放入锅中,不料,最终啊,啧,还不错,“形”没有了,成了碎碎饼!哈,你说,碎碎冰的出现是不是也是在这样的一个偶然与意外中啊。碎饼自有碎饼的好处:不用再次用刀切分了、好用器皿装了、有碎的好看了、、、反正是其自有风采。“手掌”、“刀”是“模具”,“碎饼”是“模具”下的作品,不能说“模具”没有作用,没有“手掌”和“刀”,都不知怎么使得“面团”入锅,但是不全然受制于“模具”,也会有另外的姿态。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要有“规矩”,因为一定去获得“方圆”,但不能太过,不然就是“循规蹈矩”了,允许“规矩”的存在,也允许用“规矩”之外的东西获得“方圆”的喜悦感。途中,“方圆”是你的,喜悦感也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