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闯北(3)—双城

距离哈尔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城市叫双城。双城是我在东北业务期间去的最多的地方。可它在我的记忆里己渐模糊。

因为双城距离哈尔滨近,所以我在哈尔滨周围业务收款的过程中,但凡有空档时间的情况下,我就从哈尔滨坐车到双城。早上去,晚上可以回来。

在我的记忆里,去双城至少有五六次之多。但对双城的城市印象却很模糊了。我的记忆里,它没有哈尔滨那样的冰天雪地。也没有七台河那样的到处被雪覆盖的灰白画面。

双城给我的记忆就是,那里没有公交车。我第一次去的时候,下了长途汽车,电话询问该怎么坐公交车到他们单位。他们说,这里没有公交车的,要么坐三轮车,要么步行20分钟过来。我当时以为他们骗我,不想告诉我。后来打听才是真的,那个城市确实没有公交车。

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有的城市是没有公交车的。可能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县城吧。

九三年那个年代,我的思想,还没有旅游的概念,也没有看风景的情怀。心里想的全都是怎么干好工作,以保住自己的饭碗问题。即便是时间充裕,也没有闲心看看街头风景,欣赏异地的不同风土人情。

我从长途汽车站走到这个单位,二十多分钟的时间,足可以边走边一路欣赏这个城市的容貌和周围的景致。可我至今一点也记不起那一路的街头景色。

在那家单位要债,前后去了五六次,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那天去要债的人很多。大概有七八个人都围在经理办公室里。可经理谁也不给钱,大家都不走。坐到中午,经理只好请大家吃饭。

七八个讨债的人,加上那个单位的经理和副经理,只有我一个女的,后来他们就把经理的媳妇也喊过来吃饭,算是陪我,以免我尴尬。

吃饭的时候,那个副经理兴致很高,也是个爱说笑的人。经理倒是一个稳重斯文的人,不怎么爱说笑。

副经理年纪大,大概有五十多岁。在酒桌上只听他高谈阔论,他跟其他人都是大碗喝酒,推杯换盏,荤素玩笑接连不断。把酒桌上的氛围弄得热闹异常。

我不喝酒,也不加入他们的酒闹中。他们玩笑逗闹,我也只附和一声,腼腆的笑笑。

长袖善舞之人,在任何场合就不会让气氛尴尬,也会随时观察,注意到每个人,照顾到每一个人的情绪,让每一个人感到没有被冷落。

副经理就是这一个这样的人,他跟那帮人把酒言欢一阵之后,就转过头来,他要敬我一杯酒,我不能喝酒,以水代酒。

他说,那你喝水,我也不喝酒,我给你唱首歌。

我对音乐是个盲区,弄不懂京剧,豫剧,越剧,北方剧什么的。就是分不清他唱的是什么剧,反正他唱的词,我倒是记住了几句。

”你这个女子不简单,走南闯北……”

知道他的唱腔里带着褒扬我的意思,我赶紧说:“谢谢!过奖了,过奖了。“

随后,这位副经理又跟我说起,东北人和南方人的区别。他指着他们面前的碗说:“你看,我们这里喝酒就是大碗喝酒。你们南方人吃个饭就用个小酒盅,你们南方人真是太秀气了。“

我赶忙笑着说,哪里,哪里。我们用的碗也有这么大。我用双手打着手势给他比划着。

在我们东北人眼里,你们那碗就是叫小酒盅。你们南方人太斯文了,太秀气了。看我们东北人这碗多大气,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确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北人常年生活在严峻恶劣的气候环境里。养成了不畏艰难,不畏风霜的豪爽性格。他们大碗喝酒,大碗吃饭。彰显了他们的豪迈,豪气和英雄气概。

南方人常年生活在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绿水青山的优美环境中。小口的品着茶,小口泯着酒,吃着精细的饭菜。展现出他们的优雅,自在,舒适的生活情趣。

双城的货款,我虽费尽心力,却终归没有要回来。我也想出向他们借差旅费的方式,势头要回一点是一点。好说歹说,那经理只借了我两百元钱。至此,这个单位欠我们单位七八千元钱,就要回来这个两百元。

后来我们单位又派别的业务人员去讨要过多次,仍然没有要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