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阿源吃完饭,火车刚过了吉安站,还要七个小时才到东莞,他想起了五悟的最后一条语音,于是打开网页,搜索“蒙卦”。
蒙卦是易经64卦中的第4卦,卦辞是:“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用现代汉语解释是:“消除蒙昧;能使一个人健康地成长。不是我求这孩子接受我的启蒙教育,而是他感到有需求,主动来请求我帮助他消除蒙蔽。第一次可以告诉他,如果就一个问题反复再三地询问,是对天的亵渎,同时也证明这个人是一个缺乏实践能力的人,一个少有魄力勇气去单独承担责任的人,这样就不应该再告诉他什么了。启迪蒙昧后能让一个人最终获得成就并有完美结局。”
阿源一边读着网页,一边想,这个意思很容易理解啊,就是说做人要虚心向学吧。忽然间,阿源想起了“空空如也”四字,这与蒙卦卦辞有什么关系呢?
阿源又在网页上搜索“空空如也”四字,现在的含义是:“形容一无所知,也用来形容一无所有。但是它最早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子罕》,空空如也就是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
“这‘空空如也’不正是与‘虚心向学’同义吗!”阿源打了一个激灵,猛然醒悟,想:“有那么神吗?这不正是提醒我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吗,这不正是反映我和五悟之间的关系吗?”
阿源回想起与五悟关系,由尊敬到无礼,这不应该是他一贯的做人态度。
阿源虽然为人比较喜欢吹牛,但是在学习上一直奉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念,那这次为什么要那么在乎五悟是不是大师呢?
时间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火车还在不紧不慢走着,车厢里安静如斯,阿源的心里却无法平静。这两天由于五悟的出现,并由五悟有意无意地对阿源进行易经方面的引读和启迪思考,引起了阿源对易经的强烈兴趣,“易经究竟是什么?”
阿源通过反思,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对,决定向五悟表示歉意,他编了一条有点暧昧的微信信息给五悟发了过去,表示示好。
“五悟大师,冥冥之中您来到了我身边,我想,这是一种缘。我想拜您为师,跟您学易经,可以吗?”
“我俩认识确实是一种缘,我欣赏你的学习态度,不用拜我为师,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五悟大师很快就回了一条语音。
“有戏。”阿源心里很是开心,心想:“无论您认不认,反正我是把您当作师父了。” 阿源又编了一条信息发过去。“大师,我对易经很感兴趣,您能告诉我,易经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