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爸说:“爸,我想买几十个造型模具套在橙子上,改变它的形状”。我想创业,可是不敢直接说出口。可是,老爸不同意。我说他自己不也在创业吗?但是,他不承认,他说他只是在家搞点副业。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理解的,我个人觉得,创业并不是要开什么公司工厂,做自己喜欢的事并有一定收入就算。
都四年了,创业成功了,可是老爸还是说他没有创业。
我们这儿的橙子采摘都是靠背。背的工具无非是背筐、背篓,老爸帮人摘橙子时,发现那些背筐都很烂。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用流行的话说就是,商机来了!祖祖辈辈都靠背,背筐烂了,怎么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比以前秀气了,没那么能背了。以前的背筐一般都可以装150 斤左右的橙子,现在的人没那么大力了,差不多背 120 斤左右。使得好多人都向别人借小背筐。
老爸二话没说,买了几千斤竹,开干。他声称:要做 100~120 斤的橙子背筐,卖!他的创业路开始了。他是一家之主,他说干就不需要人同意就可以干了。有时,我倒羡慕他。为什么我做点什么要经过他的同意?
老爸没日没夜的干。早上起床洗漱完毕就开始,饭熟了吃罢饭又干。从来没见他这么“刻苦过”,至少不会打早工干活。有时接连干几天,腰酸背痛,实在撑不住就出去转一圈。
开始几天他开着门做,毕竟农村无事人太多太多。大马路上路过的人也太多,不是张家家就是李姨妈,看见老有人打招呼,他得招待,后来索性关了门,没人打扰安安静静才好。
老爸很忙,忙到吃饭不对他的时间他都很郁闷。他想把这根竹划成篾片没划完,饭熟了,叫他,他是不会及时赶到的。
红白喜事,他都不参加,浪费时间,他让妈妈去。
做了 40 多个,看热闹的多,买的少。妈妈就牢骚上了。
背筐时间结束了,因为摘橙子季节也过了。一般,你不用某个东西,就不会去买,大家有没有?我是说一般。
第二年,老爸受了不少话,只要跟背筐有关联的事,妈妈就会联想到背筐,然后把老爸数落一顿。我要创业,他没允许,我也没那么小气。在这方面,我还是向着老爸的,“你别老是说爸,哪有一开始创业就成功的,给他一段时间。”虽然老爸不喜欢我称织背筐为“创业”,但是每每这个时候他都表现出对我的感激之情。
又到摘橙子的季节了,老爸要去买竹子,妈妈不同意,这次他输了,没能想干就干。他不是非得经妈妈同意,只是嫌妈妈闹心,就缓缓。他私下和我说:“我只是等一等,等过了这段时间我还要去买的,你妈闹的折腾死我了。”
我明白了,创业也要顾家。当女人反对你时,你不得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去安抚安抚。我更明白,创业就是一门心思想着它,一个劲扑在它身上,不分白昼。
火了,一下火了, 3 天,仅仅 3 天,四十多个被人们一抢而空。预定,还有二十多个预定呢。统一说法:我们不知道你有背筐卖。那消息又是怎么不胫而走的呢?
老爸笑了,他不是高兴都卖完了,他乐的是他终于可以无厘头去买竹子了。
我知道,他选择的创业路是对的。
他的创业方法更是理性的。
其一:装载能力缩小了二三十斤。
其二:承受能力加重,一个人站上去抖都不抖一下。
其三:外观漂亮。每一条织篾都是经过仄刀的,也就是从那种工具里一过,它们都是一样宽的。同等宽的篾片织起来,当然养眼。就好比织围巾,用的毛线粗细不均,效果就差些。
慢慢的,老爸有了公认的名号了:织背筐的伙计。一提这个名,十里八乡的人都认识。他的学名呢?很少有人知道。
竹子外皮用上了,里面的篾簧都是被晒干当柴烧了。我觉得资源浪费可惜,不光是原材料废弃,还有费工。我对老爸说:“不说零废弃,能不能利用篾簧搞个什么”。他的回答是可以,但是不划算。那就当柴烧呗。
名声打响了,年复一年的也干起来了,妈妈觉得一天到晚才几十元,不划算。老爸不以为然。我打趣道:“你学学人家卖肉媳妇,她帮老公又打皮又绞肉馅,你不帮忙就算了,还打退堂鼓。”老爸总是乐呵呵。惹得妈妈老说我爱替老爸刨本。
这不,今年老爸又干了大半月了,半成品都几十个了。买的人催的紧。
老爸干起来了,我常说他开了个篾器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