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压力很大,想要躺平,休息,脑袋放空,享受时间......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的问题,是不是我身体不够强壮,是不是我体力不够坚持。不禁想起最近几年大家一直提到的“内卷”。
什么是“内卷”呢?为什么大家都这么抗拒内卷,为什么与之相反的“躺平”,两个词语都是如此地富有争议呢。
从我个人认知来看,“内卷”的确是令人讨厌的,如果要为这个词语下个定义:内卷是“你付出越来越多的时间,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却只是为了毫无价值的竞争,以获取本应获得一份回报"。
前段时间,被困于系统的外卖员让很多人感同身受,心有余悸。
某团的出发点很简单:这是竞争,是自然法则,竞争中快的人、效率高的人,才有资格赚取那一单的运费。你不够快,超过了系统时间,就要被罚款。
的确,这是竞争,对外宣称是“客户体验”。
但这种竞争,带来的结果是--
你不能选择“新国标”电动车,它最快只能跑29KM/H,你只能选择能加速到49KM/H的电摩,或者更快的汽摩;不然你会慢下来,超时,被投诉,被罚款;
你很难在遇到每一个红灯时都踏实等待,骑着车,你会心急,你会超车,会左右观望,心存侥幸闯过一个不那么长段路的红灯;不然你会慢下来,超时,被投诉,被罚款。
同样,关于内卷,更备受关注的还有阿某“福报”-996,甚或007。
大厂之所以大厂,拼搏与奋斗是其名片,但远超劳动法的工作时间也是其特征。
我不能否认,很多拼搏的人乐在其中,他们喜欢工作,喜欢投入精力去完成某些事业。但那种状态,所有的时间或精力的投入,一定是有价值的。
我要抗拒的是,如果我们足够高效,足够专业,可以朝九晚五、每周双休完成工作,为什么一定要在下班点之后,因为上级没走、因为同事没走,而我们不能走呢。甚至,更滑稽的一面是,同事看到我们没走,所以他也不走。
996的工作是不是真的足够饱和,每一次长达4-5小时的会议是不是足够高效,是不是达成了会议本身的目标;
那些996或者007的工作中,有多少时间是不创造价值,而只是为了所谓“创业精神、拼搏、明天的你会感恩今天努力的自己”等等的美名设置的呢。
所以,我抗拒内卷,是抗拒那种“你投入巨大精力,只是为了不被罚款、不被冠之-不够拼搏“的生活状态。
内卷,就好像总是在告诉我:
“你还不够努力,你没有做到高中备学全身心投入,所以你高考没考到清华;
你还不够快,不够强,所以你抢不过别人,所以你超时,所以你被罚款,这个月送单排行最低;
你还不够勤奋,不够拼搏,没有创业精神,所以你工作三年了,还是8K月薪,没有升到管理层;"
我仔细听听这些话语,似乎有些道理,我好像也常会用此类话语对其他人讲。
但又总感觉很无力,如果这一切都是“我的问题”,那“我”该如何自处......
我必须要考到清华吗?
我必须要上排行榜前列吗?
我必须要在公司升到管理层吗?
也许,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追求,的确,这是目前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
从每一个人小时候接受到的世界好像就应该是这样,学习要争第一,工作要争头游,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竞争,有竞争的地方,我们能看见的只有第一。
我没法讲,这样的价值导向是不对的,但如果所有人都是如此一致的价值导向,内卷则避无可避。
卷到最后,我所有的精力对用来应对周考月考、系统超时监控、KPI考核;
我在中学22点放学,父母来接,睡觉23:30,起床6:30;
我在某团23点送完最后一单夜宵,7点送第一单早餐;
我在工位上,等待老板走后,我叉掉表格,关掉电脑,还好公司22点后打车报销;
我好像看不到,我们在卷的,在竞争的这种“第一”、“成功”之外,到底还有什么。
我只能活成这个样子吗?外卖骑手被困在系统,大厂工牌的荣耀被困在996。
有没有一种可能,当我们赖以谋生的手段只占有我们每周40小时时间时,我会有更多精力去创造另外的价值。
这个价值不仅仅只是为了竞争,为了当第一;
而是为了自我体验,去看看山海,去吹吹晚风
去海岛上晒晒太阳,去沙漠寻找一片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