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非暴力沟通后感
1、有时候我们听别人在评论一些人或事,会感到一丝丝的不舒服,但又不知为何如此,现在明白我们不舒服的原因是:我们听到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别人用自己的眼光进行的评判,
而这些反映了别人价值观的评论和我们自己的发生了冲突。
2、非暴力沟通要求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不管是否喜欢,只清楚的说出观察结果。 因为只说观察到的事实,客观,且不容易引起争议, 而评论是个人对其他人、事、物的主观判断。即使是对待同一事物,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出现。这时候就很容易引起争论。
3、每次,总是,经常,从不,沟通时要慎重使用这样的词汇,事实上只有一两次出现了某情况,而我们却喜欢用上述绝对化的词汇来强调自己的观点,这样容易产生偏见,一棒子打死人,从而引发对方的逆反心理。应当尽量客观描述事实,例如不要说“你总是迟到!”,而是说“最近三次,你都迟到了!
4、每当沟通的双方其中一方发出了攻击性言论,另一方总会下意识的摆出攻击状态,将对方推向自己的对立面,而这样的状态不会是一次良性的沟通。(自我警惕)
5、面对质疑或挑衅,我们不急于为自己辩护或开脱(敌视或反击),应该弄清对方的意图(了解他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等等),才能更理智的应对。
6、别人骂我胖,我会生气,因为我心里承认了我胖。别人说我矮,我就会觉得好笑,因为我心里知道我不可能矮。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对别人的攻击生气。攻我盾者,乃我内心之矛。
7、我们更善于评论,观察后的评论是不由自主的,主观意识放在评论上,而从没有理解观察与评论的区别。化戾气为祥和,我们应该学会观察,合理评论。
8、总结如下:非暴力沟通的秘诀分为三步骤:
- 猜测:首先和别人的沟通过程中始终猜测对方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是什么?
- 提问:然后将猜测的的结果向对方提问
- 验证:通过对方的回答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9、正常人(不过脑子,包括我自己也是)需要评论时得反应
1)、自己辩护或开脱
2)、对方的话视为攻击而给予反击。
学过非暴力沟通(情商高的,会沟通的智者)的人会
1)、冷静观察,
2)、了解感受,
3)、询问需求,
4)、发出请求。
似乎正常人第一反应就是给自己洗白或者就地反击,这样不明真相的去争吵(怼回去)反而会让事情变的更复杂,矛盾冲突愈发不可收拾。学会非暴力沟通,可以使我们的情商提高一截!
=============================感受篇=============================
1、判断式的感受并不是感受本身。
比如:
我感觉他伤害了我。(判断)
他这句话让我很难过,我的心在痛,我想哭。(感受)
判断导致对抗和仇恨。(他伤害了我,我要报复他)
感受促进自我关注并导向治愈。(我难过,心痛,想哭。所以我要静一静,睡一会儿,或者好好吃一顿,尽量让自己舒服一点)
二者导向的处理方式不同,前者向外寻找对策,可能忽略掉受伤的内心其实是首先需要被安抚的。
2、(1)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 喜悦 欣喜 甜蜜 精力充沛 兴高采烈
感激 感动 乐观 自信 振作 振奋 开心
高兴 快乐 愉快 幸福 陶醉 满足 欣慰 心旷神怡喜出望外
平静 自在 舒适 放松 踏实 安全 温暖 放心 无忧无虑
(2)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害怕 担心 焦虑 忧虑 着急 紧张 心神不宁 心烦意乱
忧伤 沮丧 灰心 气馁 泄气 绝望 伤感 凄凉 悲伤
恼怒 愤怒 烦恼 苦恼 生气 厌烦 不满 不快 不耐烦不高兴
震惊 失望 困惑 茫然 寂寞 孤独 郁闷 难过 悲观
沉重 麻木 精疲力尽 委靡不振 疲惫不堪 昏昏欲睡无精打采
尴尬 惭愧 内疚 妒忌 遗憾 不舒服
3、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
4、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恼怒。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
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5、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例如:
1)“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2)“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
6、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运用:这个事情(观察事实)让我感到……(我的感受)因为…(我的需要),所以请你……(请求对方)
17、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如果太太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那反映了她看重亲密关系。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请求====================================
1、首先,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2、001请求越具体越好,这样就会便于对方做出判断和决策
002因为语言沟通,本身就存在误会的可能,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你表达的意思——他听到的——他理解到的——他反馈的,这是一个衰减的过程,就像我们玩的那个传话,复述游戏一样。
003表达你的需要,也能反映出你的动机,可以让你去审视自己。
3、参加集体讨论时,说清楚我们希望得到怎样的反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清楚发言的目的,我们的讨论也许只是在浪费时间,而无法满足任何人的需要。
=============================命令=====================================
1、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2、划重点:“真正的倾听必须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这点太重要了,我们总是习惯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判断,所以很难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和接纳他人。因此,也可以说,理解和接纳的前提是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
3、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与他们坦诚地沟通。我们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担心失去控制想显得强硬的时候。
4、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语!——笔记:不光是在生气的人面前,在任何人面前都很忌讳说这三个词:“不过”、“可是”、“但是”!这三个词我们自己听到时也是极为不舒服的!我们往往会怼回去:“不过什么!”、“可是什么!”、“但是什么!”。因为这三个词实际上都是先否定了对方!所以,要努力戒掉这三个会给沟通造成很大障碍的词!
5、我们指责他人是因为他人的行为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样我们指责自己是因为自己的行为没有满足自己需求
6、归根结底,让自己生气的原因当中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内因)是起主导作用的,相对而言,周围的环境(外因)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当我们能够理清这个关系,问题多半迎刃而解,因为几乎没人会跟自己作对,自己惹自己生气!
7、情绪最难控制。倾听自己和他人的需要,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来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
8、表达愤怒的步骤:1.停下来。呼吸。2.留意我们的指责。3.体会我们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9、原来我们会指责人家是期待人家因为愧疚有所行动。就像我每次指责我弟弟不倒垃圾,是因为我内心深处是希望他被我7过了后就去倒垃圾,不过事实告诉我,指责他并不会让他有任何改变
10、是的,没错。生气的时候根本不会去关注他人的需要。指责他人这种暴力的方式可以达到让他们改正的目的,然而很多时候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下次还会犯。
11、师姐曾经说过一句话,为什么小家伙话特别多,因为他骨子里没有感受到被真正倾听,这段时间我一直坚持真正倾听,孩子的反馈真的在变化
12、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在表达自己之前,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如果对方还处于某种情绪中,他们就很难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一旦我们用心倾听他们,并表达我们的理解,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一般也就会开始留意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13、苛责他人的同时内心会有很多怨,所以想很好交流沟通首先需要用更加平和理性的方式去对待
14、我特别不喜欢只哭不说话的人,所以从小就在教育她任何时候任何事,都要用嘴巴告诉别人你的想法,所以我女儿现在这方面挺好,不管多难受都会用嘴巴说出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