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不禁会想起已故的父亲。在这些节日里,许多人家都会为先人烧去一叠叠厚厚的纸钱,以此方式寄托哀思。何以此物能够传情达意,沟通阴阳?明明知道这是迷信,却为何仍要坚持?
“纸张有情,火中有意。”父亲死后,每年的冥世节日,母亲都会喃喃自语。这并非迷信之深,而是对亲人 的思念和缅怀。在明明的理性世界里,科学与信仰共存,但每当此时,我更倾向于这一迷信的习俗。
“人死如灯灭。”然而,当火苗舔着纸钱,灰烬随风飘散时,我似乎看到了那边的父亲,感受到了他的存在。这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心灵的慰藉。
“酒是故人亲。”烧纸钱,就像与故人喝酒聊天一样。明明知道这是虚无的,但心中的那份情感需要找到一个出口。这就像一首歌中的歌词:“有些人注定要成为回忆,有些梦注定要被遗忘。”但在这短暂的时刻,我们似乎又与故人近了一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古人有诗为证,表达了那份孤独与寂寞。在明明的理性世界里,我明白这一切都是虚无的,但情感的潮水仍然难以抑制。或许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吧。这就像张爱玲说的:“我们烧的路,可能是祖先在走。”
“纸灰飞作白蝴蝶。”最后,这一堆堆的纸钱化为灰烬,随着风飘散在空中。它们仿佛是带着我的思念和祝福,飞向了另一个世界。
明明知道烧纸是迷信,但我仍然坚持。因为在这个世界中,我们需要一些仪式感和精神寄托来安慰自己那颗疲惫的心。就如同这烧纸钱一般,它是我与父亲之间最微妙、最深沉的联系。
人生如梦,梦中有情。在这场梦境中,我们与亲人 相聚;在这场梦境中,我们与故人重逢;在这场梦境中,我们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在这场梦境中,我们理解了生命的无常与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