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充满了坎坷却不平凡的人生,和一个充满了顺利却平凡的人生,你更愿意选择哪个?
事实上,你没得选。
有些人因为自己的名字而让大量的诗歌流传千古,也有些人因为一首诗而让世人记住了自己的名字。
他便是后者,因为一首诗而让世人记住了自己名字的人。
崔护,没有人知道他生于哪一年哪一日,也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死于哪年哪日。唐朝的诗人占尽春光,唯有这朵“桃花”让崔护嵌在诗句里。
他从来没有想过,一场本是无意间的邂逅,却会以遗憾结束,更没有想到他为这场邂逅所作的诗,会在他死后流传千年。
贞元十二年(796年),他进士及第;大和三年(829年),他官至京兆尹、御史大夫和广南节度使。但这首诗写于他进士之前,落榜那一年。
那天,正是清明佳节。一直留在长安城苦读的崔护不愿辜负这大好春光,于是也像常人一样外出踏青。那时候,民间一直都有清明时节踏青的习俗。不管寻常百姓家,还是文人墨客、侯门贵族,都会在这一天结伴出游,赏春抒怀。
云柔日暖,草木吐绿,春色热闹非凡。他一个人前往长安城的南郊,一路走来,桃红柳绿,不知不觉中他越走越远,都城已经被他抛在身后不见踪影,只见周围是一片开得灿烂的桃林。
不远处,田园成片,少数人家散落其中。这时,走了许久的他感到口渴,他看着那满树桃花心想:不知道这桃花深处是否有人家?
他记不清自己走过哪些路,但凭着桃花指引,他看到了隐藏在桃花丛中的那户庄园。几亩地以外全是桃花,那个平时简朴的小屋坐落在那里,没有一丝贵气,没有一点富丽。令他感到惊讶的是,原本简朴的小屋因为这盛开的桃花,而显得雅静至极。
来到小屋前,他轻轻地扣响了门扉。“大概是一位世外的老人隐居在此地吧。”他这样想着。这时,一个轻柔的女声从里面传了出来,询问他是何人。
他微怔了一下,随之答道:“独自春游,口渴难耐,欲求一碗清水。”
门开了,出来的是一名妙龄少女。她虽然素面示人,但眉目清丽;虽然身着布衣素裙,但气质超凡脱俗。仿佛只一眼,她便走进了他的心中。
她侧身把他让进门来,简陋的院落却洁净整齐,他走到院中的石桌边上,挨着石凳坐下。她拈起衣袖为他准备茶水。
桃花灼灼,清风徐徐,他还来不及从方才的思绪中回过神来,就听到了身后一声清新的呼唤:“公子,请用茶。
他转身一看,见她手捧茶盘,神色空蒙地站在桃花之下,好像她的真身是那桃树,她的容颜便是那桃花。
仅仅是这样站着,他的心中就已经生出了许多澎湃的浪潮。只好低下头喝茶,来掩饰自己的失态。间或望她一眼,却与她的眼神相撞,她面颊绯红,迅疾地收回目光,盯着脚边的落花。
他不敢有所求,想起自己科举落榜,前途未卜,还能有什么可奢望的呢?
在过的时间里遇到对的人,他心中百味交集,如果此时他已经高中那该多好!可惜人生没有如果。
境遇不好的他自觉难以启齿,只随便聊了几句,便起身告别。
她送他到门口,虽然没有开口说一句话,但难舍之情已经写在脸上。他又如何舍得?但此时的他没有资格去承诺什么,因为他明白,他给不了她一个好的生活。
他硬着心肠逼迫自己不要回头去看,尽管他知道她一定还站在门外目送着他远去的身影。“等我高中那天,我再来看她,但愿她能够等我到那时。”他心中暗暗对自己说道。
可情丝一旦种下,就会步步疯长。
回到长安后,她盈盈的笑脸时常出现在他眼前,挥之不去。他痛苦地挣扎了一年,发现自己再也逃不掉了。
于是这一年的清明节,他一个人急匆匆地再次赶往南郊,路上婀娜的柳枝、鲜艳的桃花他都无心去看,只想快点到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人身边。
他满怀欢喜地来到庄园前,却发现门上落了锁,一腔欢喜转而落空。他像失了魂般,站在门前,扣了许久。
没有听到自己渴望的那个声音,没有看到自己想见的那个人,唯有桃花落了满身。
那个如桃花般的女子,一直没有出现。他久久徘徊,不愿离开,却又无可奈何,唯有心中充满悔恨。于是他提笔在门扉上写下: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正因为那份回忆充满了美好,所以当失去它的时候,他才会更加失落。前后两次不同的景况让他心中感慨,只好把那惆怅和失落都化为令人叹息的诗句。
只是他没有想到,这首小诗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在爱情路上行走、摸索的男男女女。那偶然邂逅的美好、那擦肩错过的无奈,每一种,都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
《五月水边柳》
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
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
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
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
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
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造化弄人的故事,最是让人心碎,让人难忘。他恨命运的捉弄,可是关于他的结局,却无人知晓。除了“长别几多情,寒春任攀搴”还能看到桃花含春的影子外,在他其他的诗里,除了写柳、除了记下与友人同游,他什么都没有说。在他的身上,好像什么事都不曾发生过。
或许他是明白了人生没有如果,命运不能假设。所以他再次提笔写诗时,早已没有了桃花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