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海观澜》档案32章:欣赏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网络图片


晏殊的《蝶恋花》如同一幅细腻的工笔画卷,将婉约词风的含蓄幽微与典雅清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槛菊愁烟兰泣露”,短短七字,便如一幅水墨丹青在眼前徐徐展开。庭院之中,菊花在薄雾的笼罩下,仿佛笼罩着一层哀愁;兰草叶片上的露珠,恰似默默垂泪。“愁”与“泣”二字,堪称神来之笔,赋予了无情的草木拟人的情感与生命。这让我们不禁想起屈原笔下的香草美人,“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那是对美好品质的象征与追求。而在此处,晏殊却以别样的婉约,让菊兰沾染了人间的悲愁,宛如一位心怀忧伤的女子,在秋夜中暗自神伤,为全词奠定了凄清哀婉的基调。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轻柔的丝罗帷幕,挡不住那若有若无的寒意,丝丝缕缕地渗入室内。这“轻寒”,不只是秋夜的凉意,更是词人心中孤独与寂寞的写照。而那双双飞去的燕子,它们相伴而行的身影,与词人的形单影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幕,恰似《诗经》中“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的离别场景,充满了离别的惆怅与不舍,却又比之多了几分含蓄与深沉,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失落,委婉地表达了出来。


词中“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以埋怨明月不解愁思,将难以言说的离恨具象化。“谙”字生动地表现出明月的“无情”,与主人公的“有情”形成鲜明对比;“穿”字精准描绘月光穿透窗户的动态,使无形的愁绪随着流转的月光愈发绵长。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句一出,境界全出。昨夜,西风呼啸而过,如同一把无情的利刃,将满树的碧绿摧残得凋零残破。“凋”字用得极为精妙,仿佛能让人看到那树叶在风中纷纷飘落的凄凉景象,感受到西风的肃杀与无情。而词人独自登上高楼,极目远眺,试图望穿天涯,寻觅那心中牵挂之人的踪迹。在这辽阔的天地间,唯有他孤独的身影,与苍茫的景色融为一体。这不仅是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更是对生命、对人生境界的一种探索与追寻。王国维将此句喻为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第一重境界,足见其蕴含的深刻哲理与无穷韵味,它让我们在感受词人相思之苦的同时,也引发了对自身人生道路的思考。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词人心中满是对远方之人的思念,想要通过书信寄托自己的深情。“兼”字,道尽了他心中千言万语、无尽的牵挂与眷恋。然而,现实却是如此残酷,千山万水,路途遥远,他不知道自己的心上人究竟在何方,那承载着思念的书信又该寄往何处?这份求而不得的无奈与怅惘,恰似李商隐“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的绝望,在广阔无垠的天地间,化作了一声悠长而又无奈的叹息,久久回荡在读者的心中。


整首词行文委婉含蓄,以景寓情,将抽象的情感寄寓于具体的自然景物之中,使情感表达如涓涓细流,婉转曲折却又真挚动人。在炼字上,词人匠心独运,以精准的动词、形容词为词句注入灵魂,赋予其丰富的情感内涵,使得每一字都如明珠般璀璨,含蓄隽永、韵味无穷,尽显婉约词风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