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是个人仪态系列的第三篇,主题是关于“住”。
这里的“住”是指你住的地方,或许还能把它视为我们常说的“家”。
把“房子”视为“家”的能力
在我们的习俗和文化中,家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什么是家?
一般来说,在我们的意识中,有亲人(父母、爱人、子女)在的地方才是家,如果只是一个人住或是和亲人以外的人合住,那只能称之为“住的地方”。
但是现在有很多很多人漂泊在外,为了梦想,为了生计,孤身一人,颠沛流离,如果按传统的标准来定义“家”,一年到头在家的时间少得可怜,很多人都是到过年才有时间能回家看看。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个人的归属感如果要和传统意义的“家”挂钩,那有多少人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幸福?心理上的孤独感又该如何排解?
为了克服这些情感困惑和焦虑,我们是否可以尝试着去接纳和拥抱这样的新观念:我们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哪怕只有自己,也要充实、快乐、幸福的过下去。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人拥有能把“住的地方”视为“家”的能力,他的生活会快乐很多。
把“房子”当成“家”来经营
当你居住的地方不再只是一个吃饭睡觉的地方,而是你的家,带着你赋予的情感色彩,它从此拥有了生命。
家是一个有生命的地方,有呼吸的节律,有温度,你可曾用心感受过?
如果你时常觉得很孤单,时常觉得不快乐,是不是询问自己:你住的地方,你的家,你有用心经营过吗?
有没有让它保持整洁,是不是时常清扫、整理?
有没有定期清理,把该扔的东西扔掉,把空间腾出来?
有没有用心布置、装扮过它?
有没有在家煮饭做菜,给它添点烟火气息?
有偶尔放些音乐给它听吗?
有带朋友回来让它?
有种些花草给它增加生命值吗?
有萌萌的宠物在看家吗?
它不在乎你是不是一个人,它在乎的是你有没有用心对待它,如果你用心对待你的家,它就会认真回馈你,而且它的回馈往往会超乎你的想象。
关于经营“家”的一些建议
家的布置是能产生能量场的,这些能量你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你也能感受得到它,所以你想拥有什么样的感受,就要做相应的布置。
如果你喜欢温馨的感觉,家里就多用暖色调的东西,比如橘色的窗帘、灯光等,可以添些花草,养宠物。
如果你喜欢简单洁净的感觉,可以把家布置成简约风,多用浅色系的东西,经常清理杂物,定期扔东西。
如果你喜欢稳重沉稳的感觉,可以多用一些深色的木质家具,家里适当增加一些深色的物件。
如果你想培养自己看书的习惯,那最好在家里到处都放一些书,放在随手就能拿到的地方。
家里的布置不要一成不变,如果大的布局不好变动,可以通过更换、增减一些小物件来达到更新布置的目的。
不要小瞧变更布置的效果,保持对家的新鲜感是很有必要的,新鲜感能让你更加热爱你的家,让你更乐意回家,让你更享受在家的感觉。
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个心理咨询师要写“家”的话题?
因为我发现很多人只是把住的地方当成了吃饭睡觉的地方,这样的生活态度其实是漫不经心的。
家是我们休息的地方,如果在休息的时候都无法享受到放松的感觉,很难达到深度的休息。
如果我们对待我们居住的地方都不用心,那对生活又有几分用心和热情呢?
麻木的生活和用心的生活,生活给予我们的回馈差别非常大。
只有用心的生活才会拥有高品质的生活,只有用心的生活,身体和心理才能长久的保持健康的状态。
如果你想改变现在的自己,想过得更好,不妨从你身边开始,从住的地方开始改变。
我是心理咨询师明月,会分享很多实用的心理学知识,关注我,你将能持续的获取各种干货技能,实现快速成长,点击“关注”按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