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可复制的领导力》
2019年12月12日 周四 深圳 晴 66/1000
樊登老师在本书的第7章“学会倾听,创建良性的交流通道”写道:两个人对话,通常先说话的那个人会用5秒思考我将要说些什么呢?开始谈话之后,另一个人会在5秒内思考对方下一句将会说什么?也就是说,5秒之后,倾听的那个人实际一直在想我该说些什么?而对方所说的话全没有听进去。这就是沟通学的原理之一。擅长沟通的人也顶多是将这个时间延长到了30秒。
是否善于倾听会改写人物命运
书中举了刘邦和项羽的例子:刘邦出身亭长(相当于保安队长),社会地位低,读书甚少;项羽出身贵族,将门之后,“力拔山兮气盖世”,英勇非凡,熟读兵书。两人如何反转?刘邦“听人劝”,善于听取身边人的建议;而项羽比较固执,范增是项羽身边很有能力的一个人,但项羽并不听范增的。在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杀掉刘邦,但项羽还是没有听取范增的意见,最后“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江畔。
倾听的三个步骤
1、 深呼吸
讲师上讲台之前,如果紧张,一般也是先进行深呼吸。为何要深呼吸?深呼吸会让紧张的情绪得以平复。如果将遇到一场比较紧张、激烈的对话,觉得自己有可能会生气、动怒,那就先让自己情绪平复下来,再开始与人对话;没有情绪,就能针对客观事实进行对话。
2、提问
倾听不是一直保持沉默,一直听对方说而不做任何表态。适当保持微笑、保持和对方对话,对对方也是一种尊重和礼貌,能够针对对方所说的问题,进行回答并交流,对方交流的愿望会更加强烈。
问题分两类: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销售人员为了达成销售目的,通常都是问封闭式的问题,以促进购买者快速作出决断,有个“7 YES成交法”,即连说7个“是”之后直接成交。开放式问题不能用“是”或“否”来回答,而是经常会问及需要进一步描述及探讨的问题,比如HR们在进行面试时偶尔会问:你如何看待你的前公司/前领导/前同事?…
3、复述
为何要把对方的话再复述一次,看看下面这个沟通的漏斗大家就知道了。
心里想说的100%;但实际说出来的可能只有80%;60%被听到了;40%听懂了;3天后还记得20%;3个月后仅仅记得5%。所以日资企业领导者布置任务是让下属复述5次,以确保真正理解、真正记得、并有其他相关应急方案。
TTT的“培训效果七分图”类似沟通漏斗的原理,培训师想传授的和最后学员学到的大概也就是这样一个漏斗。
最后沟通时要用认同化解对方的情绪,只要对方点头、摇头或开口,就化解了对方失控的情绪。同时要注意肢体语言比语言更重要,手势、目光、腿部动作、空间距离、皱眉、看手表……可能都透露出另外的意义,对沟通的另一方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比如,某一天,有位其他公司的小菇凉来办公室找我,形象气质都很不错,表达也非常流畅,态度很诚恳,文质彬彬的小菇凉却一直在摇晃她翘着的二郎腿。事情谈完后,我忍不住问了她,她表现得很真诚:其实我一紧张就会抖腿,而且我室友也提醒了我很多次,我会努力去改掉这个习惯……看看,如果不进一步沟通,可能真的就会认为这个小菇凉对这次谈话太无所谓了,但她确实很有所谓的,是因为把这件事情看得很重,才会紧张,紧张就会不由自主地抖腿。
“能够接受和给予反馈,是管理者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能力”。
后记:
王涛老师在他《金牌面试官技能提升》课程里有过这样一段文字,描述HR和一位新入职职员的对话:
H R:万分欢迎,没有你我们的公司肯定大不一样!
职员:如果工作太累,搞不好我会辞职的
H R:放心,我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职员:我双休日可以休息吗?
H R :当然了!这是底线!
职员:平时会天天加班到凌晨吗?
H R :不可能,谁告诉你的?
职员:有餐费补贴吗?
H R :还用说吗,绝对比同行都高!
职员:有没有工作猝死的风险?
H R :不会!你怎么会有这种念头?
职员:公司会定期组织旅游吗?
H R :这是我们的明文规定!
职员:那我需要准时上班吗?
H R :不,看情况吧
职员:工资呢?会准时发吗?
H R :一向如此!
职员:事情全是新员工做吗?
H R :怎么可能,你上头还有很多资深同事!
职员:如果领导职位有空缺,我可以参与竞争吗啊?
H R :毫无疑问,这是我们公司赖以生存的机制!
职员:你不会是在骗我吧?
哈哈,你再从后面往前看,看到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