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之前的《朗读者》,里面有一期是采访演员王学圻,在节目中王学圻聊到自己第一次当导演的时候是在二十年前,是拍杨丽萍的自传性质的故事《太阳鸟》,当时王学圻是和杨丽萍一起是联合导演,每次遇到有人介绍说:这是我们的导演,王学圻就觉得脸红,出汗,不好意思。
这部电影拍了将近一个月就出现资金问题,本来杨丽萍从来不做广告,可是遇到这种情况,无奈之下就接了广告。
整个电影拍完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当时所有人都觉得两个多月就拍完的电影能用到多少剪辑人员?王学圻没有学过剪辑,就觉得那就剪呗。可是,他就自己开始剪辑,可是剪来剪去,都不满意,到最后一看,这还真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完的事情,这时候,资金问题又来了,于是,就开始精简剧组,精简到最后,只有三个人,一个是王学圻,一个是杨丽萍,还有一个是剪辑员,连剪辑师都没有钱请。
然后他们三个就开始大张旗鼓地剪,可是越剪越不满意,电影局的一个专家就建议王学圻找个明白人来剪,但王学圻想:如果我觉得好,你们觉得不好,那就说明我是糊涂的,所以要找个明白人,可是我自己也觉得不好啊,那我就剪到我自己觉得好为止。
每次送审,电影局的人都把影片还给他,对他说:不行。王学圻都虚心接受。他没有想过要放弃,甚至说这件事我干不了。
剪辑电影的时候更卖命,一本正经地投入到创作当中,满脑子都是《太阳鸟》。也许,是因为看这个电影看得多了,更了解这个片子讲的是什么。最后电影通过了,还拿了大奖。
最后,王学圻总结:有些你认定的东西就要坚持,但是这个坚持不是盲目地坚持,要很清醒、理智地想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我怎么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坚持下去,就会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
这就像是写作,你得知道自己写作的问题,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每天就写三四百字,常常感觉没有话可以写,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三四百字?就那么点字数肯定是没有话来写,所以我的解决办法就是要不停的看书,然后不停地写,这样写下去才会越来越有话题写。
还有,我自己觉得我的文章中框架不明,那我就去看看别人文章中的框架是怎么样的,然后学习,问题总会有解决的办法,只要自己想解决,肯定能够解决掉,如果总放在那里,肯定还是问题。
我写文章的时候总是感觉很急躁,那我就多花点时间来写,比如说早上起来早一些,这时候没有什么紧急事情需要赶紧处理,就可以静下来好好写,看着自己早上就能写那么多字出来,这一天都会过的很安心,而不是,因为起床晚了,一起来就要忙这忙那,一天的时间都是忙忙碌碌,到了晚上快十二点了才想起来:我今天没有更新文章,然后急急忙忙写个三四百字算是更新文章了。
自己认定的事就要坚定,不要听别人讲这件事情是怎么样的糟糕,凡是讲糟糕的人,其实他们自己并没有做过,有的只是心里面觉得不靠谱,因为一个人的经历毕竟有限,并且人遇到问题很容易就喜欢把这件事情想当然,所以听从别人的建议,还不如自己抓紧时间赶紧付诸于行动来的踏实。越付诸于行动心里就会越踏实,在听到别人的反对的声音时候,也会很淡然,而不会急红白脸地冲上去争执。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坚持。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里面,孙少平外出务工,每天都竭尽全力,就为了赚回两块五毛钱,帮助年迈的老人和供养的妹妹。
他在工地上拼命干活,以此来证明他是一个好小工,事实上,他确实也做到了,他拿的是小工行里最高的工资。
他装成文盲,因为包工头并不喜欢上过学的农村青年,总觉得念书人的吃苦精神让人怀疑。
可是,在辛苦干活一天之后,孙少平常常难以入眠,他的思绪在这个时候反而更活跃了,转眼一个月过去了,但是读书的愿望却变得更加强烈。
孙少平就想到一个办法,自己一个人住,就没有人知道自己读书的事情了。
于是,他就向包工头说一说,让包工头同意自己住在刚盖起的那一层楼房里。虽然那楼房还在施工,新起的一层没安门窗,不能生火,但是天气转暖,可以凑合,就是冷一些也不要紧。
包工头同意了,孙少平搬进没门窗的楼房后,又趁着外出采买东西的时候给自己买回来一些蜡烛。条件都具备了,孙少平就到田晓霞那里借了几本书回来。当晚就在没门窗的房子里借着蜡烛的光读起书来,孙少平看的是一本艾特玛托夫写的《白轮船》,一开始他就被这本书吸引住了,被父母抛弃的小男孩的忧伤童年,善良屡遭厄运的莫蒙爷爷,凶残丑恶又冥顽不化的阿洛斯古尔......这一切都让他的心颤抖着。
自己想要去做什么就勇敢去做,自己想要坚持什么就勇敢去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