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食税:征税过多。有为:政令繁多,管制太多。求生之厚:奉养奢侈。
无以生为:不求厚养生命。贤:胜过。贵生:厚养生命。
人民之所以遭受饥饿,就是由于统治者征收赋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饱受饥饿之苦。
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由于统治者多事妄为,政令繁苛,使人民无所适从,所以难于统治。
人民之所以不珍惜生命,就是由于统治者搜刮民众,追求奢侈享乐,令百姓难以生活,所以只好以身试法。
那些恬淡自然,不刻意养生保命、有所作为的人,要胜于那些贪生怕死,追求名利的人。
本章老子所谈论的还是他的政治观点,民生问题。他认为统治者对百姓征收过重的赋税、制定过多的律法,以及享受奢侈的生活就会造成百姓的“饥、难治、轻死”等结果。认为只有减少赋税,百姓才能富足;只有减少政令,百姓才能服法;只有不贪腐,百姓才不会胡作非为。
上层在用度上,应该尽量节俭,省一点钱,这样也就不用收那么多的赋税了。拿走太多百姓的劳动成果,就相当于是夺取了他们的食物,让他们难以果腹。民众也会心生怨恨,因为拿走的都是他们的心血,这样下去一定会引发祸乱。
百姓是否难以管理,取决于统治者如何管理,如果像隋炀帝那样,好大喜功,欲壑难填,那么必然烽火四起,百姓难以治理;而如果想汉文帝那样,无为而治,勤俭清净,那百姓自然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自得其乐。
“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是老子对于有为的否定,是老子所坚持的人生态度,只有淡泊寡欲,不追求奢侈生活,才是真正的善于养生,才比那些“有为”“求生之厚”的人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