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写东西可能比较随意,写的也是一些特别小众的话题,而那些热门的话题追它的人有很多,我就不去凑那个热闹了。
喜欢一些深刻的东西,总是在探索新的事物,有趣好玩。你权当我是你看世界的另一双眼睛罢,我会带你体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旅程,而你我仅仅是旅途上的旅人。
现在人们很疑惑的一点,为什么大家的生活变好了,却变得越来越焦虑和不幸福了。
七八十年代虽然大家过的都很贫苦,但那时候压力好像也没这么大,不用一周一月一年连轴转,忙完工作就忙着生活,和朋友唠嗑,走街串巷,跳绳,打牌,小霸王,夏天在河里游泳,溪里面捉鱼也不觉得时间有多虚度,那个时候玩的东西没有现在多,也没有这么丰富,朋友之间的物理距离也远没有现在的近,信息不发达,见一个人要花十天半个月。正如木心说的:“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以前的国内的大事也不小,只因为信息传播速度没这么快,人们不必整天抱着报纸生活,每个人的世界都很小。人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焦点,能关注的仅仅自己周边的人和事。
现在的车马很快,远隔天南海北的人,只要两三个小时就能见到。互联网信息发达,世界变得很大,地球另一面的信息几分钟就能传到你的手里,几千公里外出了车祸,隔壁省出现了疫情,哪个城市又有持刀伤人,又有年轻人躺平了,哪个地方房价又涨了,某互联网公司员工加班猝死了。我们从关注自己的事到关注地球的事。
太多太多消极信息不经任何处理来到了我们面前,互联网将本来是全球的事情,浓缩到了一个个个体身上。
面对这些信息我们没有任何甄别能力,遂即一股脑全吞进肚皮,把这些信息咀嚼完将情绪传递给朋友,同事,家人。有的人隔着肚皮都能闻到他肚里垃圾信息散发的恶臭,令人望而却步,敬而远之。
难道那些车祸,自杀,疫情,伤人,猝死,躺平是近些年才有的吗?没有互联网之前就什么事故都没有,所有事故都是自互联网有了之后才有的不成。
互联网将你的焦点放大到了全球,一个人连自己的事情都操心不过来,还让他替全球操心,操碎了心他也忙不过来。
社会学家鲍尔莱曾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99%的事情,对于我们和别人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有益的,学会选择性接受。
承认外边的事情我们管不了,也改变不了,收回无用的焦点。你不能总让外界的事物把你的内心引诱出去然后流浪在路上。
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焦点后,每天用心做一件事,不再每天忙忙碌碌关注这个关注那个,只关注于自身当下要做的事情,身心合一排除一切,舍不得睡觉,睁眼闭眼心心念念的都是手上的事情,这时候你会发现人生最大的秘密,完成事物不是工作,而是最大的享受,我们不再需要任何用来证明我们价值的外在物质,外界的嘈杂再也影响不了我们内心的安宁。就像海面的波涛澎湃影响不了海底的宁静。它会成为你快乐的源泉。
想要找到自己的焦点首先得舍弃一些焦点,国家大事,无关紧要的新闻,明星,热点,和自己无关的事情都砍掉。在你眼里应该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不归我们管,照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足够了。
与内心对话,什么事情是值得我心甘情愿付出一生去做的,现在会做,老了也会做。即使没有结果,没有回报,也乐意去做的事就是你内心的所在。
不要用别人的眼光去衡量一件事值不值得去做,那样的话你永远都是在为别人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