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头疼遂留下些文字聊以打卡自慰,只是昨天部分任务没有完成,这种亏欠又形成了今天的压力,多想抛开一切休息一下。两种对立的心情成为了此刻强烈的矛盾感,似乎世界除此再无其他。
不知道这和荒原狼身上狼性与人性的矛盾是否有些许相似之处呢,也不知道这种纠结感只是自己所有,还是我们这个时代下想成为更好的自己都必然存在的矛盾心理呢!通过荒原狼的人性和狼性的深刻解读,看到了它两大原则——夜游神和自杀者!
在这两大原则思考下,继续延伸探讨荒原狼与市民性特殊关系的现象,进行反向解读。我们可以看到黑塞通过荒原狼的自传从两边对立开去一层层犹如剥洋葱深入,从完全与现世对立的荒原狼出发,但渐渐似乎又看到了些许的融合。
不禁引发思考到底荒原狼黑和普通人是完全对立呢,还是一类人呢?
他有意识地蔑视资产者,因为自己不是资产者而感到骄傲。然而在某些方面,他的生活完全像个资产者,他在银行里有存款,他资助贫穷的亲戚,他对穿着虽然不在意,但是他的衣服却也得体,并不破烂,他力求和警察局、税务局以及诸如此类的权力机构和平相处。
也许就如荒原狼自己看到的一样,他的知识与行为被分成了两半,其中一半所认可和肯定的始终是另一半所反对和否定的吧。他是这样矛盾着,矛盾到他一直以为自己不属于现世,和现世的普通人格格不入,但不能否定的是他又确确实实在现世生存,也许只有他自己认为自己不属于普通人的行列吧!
但在普通人的范围里他从未逃脱过,他过去是、现在是,并且一直都是个普通人!如果是这样,现世的普通人中到底还隐藏着多少个荒原狼呢?也许只有每个荒原狼自己知道吧!荒原狼以为自己的痛苦是源于狼性和人性的纠缠以及对立!但殊不知可能这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简单归类分析罢了!
殊不知,这种两分法太简单化了,是对“真实”的歪曲。
哈里的本质原不是只有两个因素,而是上百个、上千个因素构成的。他的生活(如同每个人的生活)不是只在两个极——欲望和精神,或者圣人和浪子——之间摆动,而是在千百对、在不计其数的极之间摆动。
不得不佩服黑塞的自我剖析能力,通过荒原狼的对立性的心理内在分析的肯定加否定的推进,展现了与世界普通人的对立、相融,进一步撕裂并否定狼性、人性的简单说明,其实是在否定二元对立论的意义。他通过荒原狼的自传明确阐述了人的复杂性,而非简单的归纳就可以明晰的,这样只会让我们徒增烦恼罢了!
实际上,没有一个人是纯粹的单体,连最天真幼稚的人也不是,每个“我”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一个小小的星空,是由无数杂乱无章的形式、阶段和状况、遗传性和可能性组成的混沌王国。
读至此想到了《悉达多》,结论引导的都是一样的方向。不得不说《荒原狼》读起来会更加给人以压抑和孤独的感觉。可能因为”悉达多在一个求道路上,还有很多同路人,且最终修成真佛“的美好画面是我所期冀的吧!但荒原狼却把自己扔回现世,这里的对立冲突才变得更加真实。
无论《悉达多》还是《荒原狼》都谈到了破二元对立的思想,我想这也许是自我剖析、在时代局限下探索自我突破的必要方式吧!那我们的二元对立思想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是评判!评判让我们自然而然会进行归类——好与坏、对与错、善与恶……而这一切评判皆因我们把现实简化了!我们为了能更好、快速地认识我们这个世界,并传播给更多人,于是制造模型、文字、简化一切复杂事物,看到我们想看到的一个面,但不幸的是本该帮助我们更好认识世界的工具,却无形中成为了障碍我们体验真实世界的枷锁。
甚至我们对自己是谁都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个我并不是单独的一个我,而是我们整个人类!我们的真的是高级动物吗?我们真的比其他物种优越吗?我们真的了解我们以为自己了解的其他存在吗?还是仅仅是自以为呢?
人,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这个时代和上个时代,这个地区和那个地区对待一些问题看法会截然不同呢?这大概才是人的真正意义吧!
人们对“人”这个概念的理解始终只不过是短暂的市民协议而已。
人类的可塑性可能是最强的!这么看来人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永远不变的形象,这种固定的、永远不变的形象只是一种理想,我们人其实是自然与精神之间的一座又窄又危险的桥梁。所以我们才无时不矛盾,因为这一直存在着自己需要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即“我要成为谁”和“社会希望我成为谁”的现实冲突。
因为我要成为谁是一种最原始的、内心的呼唤和欲望,而社会需要我们有一点意识,有一点道德修养,有一点文明,不仅仅是允许,它还鼓励人们有一点点精神,这样才能得到鼓励而融入这个社会群体。
那我们的存在对我们个人来说到底有何意义呢?
万物之始并不就是圣洁单纯;万事万物,即便是那些表面看来最简单的东西,一旦造就,那它们就已经有罪,就已经是多重性格的,就已经被抛进了肮脏的变异之河,它再也不能逆流而上。
通向无辜,通向本源,通向上帝的道路不是引我们向后走,而是向前走,既不通向狼,也不通向儿童,而是不断向前,通向罪恶,引导我们修身。
如果我们生而为人,就如这个宇宙一样,是个复杂的构成,那么简单的书本知识又如何真实地向我们展现全貌?简单的逻辑推理又怎能演绎全部?所以似乎我们认识真实的唯一方法就是迈步向前,接受一切可能发生的!不逃避,就意味着接受——向走入真实迈出了一步。
因为我们一无所知,便幻想连天。但现在看清也不晚,适度抛弃一些我们依赖的工具、思维,可能会更有效帮我们回归真实,而不是自己假定的好坏对错。
学会接受万千种的存在与可能性,我们才能具备感知一切的能力,感受本就是来自于多元的接纳,并且因为未知,才会更用心去感受和捕捉发生的一切,更好洞悉世界吧!
也许当我们以为洞穿一切时,其实只是一个新的迷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