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第一篇 自我觉察与精神健康
觉察的三个面向:身体—情感—思想
抑郁、焦虑与能量状态
人不可能永远快乐
精神心理问题的背后
森田疗法:接受痛苦,带着痛苦生活
觉察的三个面向:身体—情感—思想
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在门诊接诊看病前,会先闭目养神;或上课前,也会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安静地坐十五分钟,定定心,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专注力和工作、学习的效率。
身体的感受很重要。因为平常我们都把注意力投放在外,想事情、买东西、看电视、跟人说话、关注别人的反应,而自己身心的状态会被忽略。
我把对身体的感受,进入我们的意识,称之为对身体的觉察。
比如当一个人在读书,发现自己是相对稳定、安心的,偶尔有一些想法跳出来,但并不影响我看书,这就是“相对清晰稳定”的状态。我们可以一边吵架,一边清楚知道自己在生气,知道身体紧张、情绪涌动。按照传统中医的观点,这就是“神气”相对清明的状态。
反之,“清晰”或“散乱”的状态,就是传统文化里说的“神”是“定”或“散”,“清”或“浊”,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有的两种基本状态。如果我们的精神是清晰稳定稳定,生活也会如此,这是觉察的状态。
长期在清晰稳定的状态下生活的人,相对会身心更健康,家庭更和谐,事业更发展。
我们对“自己”早已习以为常,也习惯了无意识的合理化。所以,为了安全和更美好的生活,我们对自己的身心和精神的状态需要有一个感受和了知,需要开始学习“熟悉”自己。
进入社会生活,受到过度格式化教育影响的人,会过度发展“知识”和“头脑”,而可能变得过于“学究型刻板”,或过于“理性”而忽略身体感受与情感交流。
人在年轻的时候,是容易被情感和情绪推动,去做一些事情。喜欢强烈的感受,过度张扬个性,却不知真正深厚持久的情感,往往是相对平静的,或者说在相对平静的状态里,容易保持长久深刻的情感关系。
每个人的生命活动有他的主导模式,有的以肉体为主,有的以情感为主,有的以思想或头脑为主。它们既是生命的不同层面的运行模式,也是我们可以运用的工具。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熟悉自己的特点,这个过程,就是不断深入的察觉。三个部分如何均衡发展,不偏颇,少一些内在的冲突,是我们一生的学习内容。而且,这三套模式的运行,是需要能量的,这个能量就是中医所说的“气”。
通过读书告诉我们,每天做一些冥想练习有助于我们身心灵的健康舒展,可以让自己更关注自己,让自己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