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太瘦,指缝太宽。这是带着两个孩子的我最常默默唏嘘感叹的。
橙子妹妹快一周岁两个月。看着她的成长,欣慰之余常觉得庆幸,庆幸她来到我们的小家庭,庆幸我做了她的妈妈,庆幸我还有机会,弥补当年错过陪伴典典成长的七个月的遗憾。
最近,她的变化愈发喜人。刚学会走路的她,就像拿到了一把通往新世界的钥匙迫不及待想要去探索。不到75厘米的一个小萌物,常蹒跚着步子,在屋里走来走去,翻翻这个抽屉,再捯饬捯饬那个盒子,所到之处常留下一摊子凌乱等着我去收拾。也有时候,她会故意躲到墙角,或桌子旁,等着我们去找她。还没等到我们的目光和她的碰到一起,她早就忍不住咯咯咯笑开了。这个游戏每天必玩,百玩不厌。我们也很乐意配合她,不小心戏精附体,一个简单的"peek-a-boo"能玩上百遍,原本平淡的生活也瞬间多了很多乐趣。
她也开始学着自己吃东西。喂她吃饭时,她总把勺子抢过去自己吃。干脆任由她自己来。她慢慢地,很努力地把东西放到嘴边,仿佛吃饭在她那里也变成了一件认真甚至神圣的事情。大人习以为常的动作,对她来说,也是要很努力练习才能达成的。不由得对这个小生命的成长升起一丝敬畏。
她还学会配合我穿衣服。只要听到我说"钻山洞",她小手马上伸过来,顺势往衣袖外面钻。看到小手钻出衣袖,她欣喜地舞动着手指,一边又看看另一只手,好像在说,"咦,这只手怎么没钻呢?"如果是套头衫,每次套上之后,她都要用手去摸摸自己的头,好像要亲自检验一下头还在不在。这些小样子,常让我忍俊不禁。
对于孩子的变化,很多时候我都觉得难以适应。当我还在把橙子当做一个小婴儿在照顾的时候,她其实已经慢慢学会和我互动了。她困了或累了的时候,会自己走到我身边,小胳膊抱着我的腿,我抱起她轻拍她的背,她竟然也会轻轻地拍拍我。那个时候,一种莫名的幸福感油然而生。那个时候,我真想永远那样静静地抱着她。
记得在《我们仨》时,杨绛先生说,钱钟书非常喜欢他们的女儿钱瑗,他说:“如果我们再生一个孩子,如果这个孩子比阿瑗好的话,我们喜欢那个孩子,就不喜欢阿瑗,那阿瑗岂不是可怜?我们不如只要阿瑗一个孩子吧。"
我也常常在想,妹妹出生之后,典哥哥是不是被冷落了。尤其这一年,没有爸爸的陪伴,我得把爱和关注平均分在哥哥妹妹身上,实在是很困难。回想起来,也许不仅均分做不到,典哥哥还承受了很多妈妈带妹妹不顺利时的情绪和压力。想来,真是觉得对不住他。他虽然收获了一枚铁粉,目前对这事却没有太大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