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笑来主张:与其管理时间,不如说是自我管理。打开心智,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时间才是我们的朋友。
【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
对年轻人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长其实只有一条路——积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要做一个用心的人,要用心做事。
【先完成,再完美】
很高很强大的松树,也有很矮很可笑的时候。
不要一开始就要求自己十分完美,先做,然后再完善。
【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
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
【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是:回避困难。
【用我有的,去换我想要的】
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我要”的欲望可以用“我有”的东西来满足。即便“我有”的暂时不够,也能借助已经拥有的足够的努力和勤奋(抑或方法和经验),定能如愿以偿。一旦得偿所愿,不仅“我有”的更多,“我要”的也更容易获得,形成良性循环。
【优秀的年轻人几乎都有这样的特征】
他们很少对现状不满(可能是他们的优秀使他们难以觉得不满吧),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他们相对更不在意外界的影响,他们更专注于做事而心无旁骛,他们身处良性循环之中,当然,他们也因此每时每刻都在进步。
【像极了鸡汤,却亘古不变的真理】
“速成绝无可能”、“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完美永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如何避免错误的预估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
最重要的是要判断任务的熟悉程度。任何任务都需要经历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才能得心应手。
【记录并感知时间】
认真回忆并记录昨天做的事情。逐条记录下来,每条前面写上标号,后面标注出花费的时间。(看哪些时间是被浪费掉的,重新调整。)
【快乐是一种本事】
【设立可行的目标→做计划→行动】
短期目标→容易实现。
长期目标→模糊看不清。不过,看不清楚也没关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是一步一步地走,把每一步都走好,走踏实。至于“千里”之外的终点,既然连看都看不清,就不用花时间去想了,因为想了也没用。
【如果你对未来充满困惑,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充满困惑并不意味着你要不知所措。雾里看花,谁都看不清楚,但只要不停地往前走,早晚可以走到一个鲜花盛开的地方,在那里,无论雾有多大,我们总是可以看到那些“花”,因为距离已经足够近了。
【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
做任何事情,都可能经历相同的过程:逐步熟悉,小心摸索,失败、失败、再失败,认真反思,卷土重来,直至成功。
如果想要改变自己,或者对自己目前的处境不满意,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应该会带来改变的任务,然后去做就是了。不要怕失败,那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失败并不可怕,因为人总是要失败许多次才会得到结果,况且全天下又不是只有你会失败,怕什么?达成目标的关键在于每次受到挫折之后能否汲取教训。只要能汲取教训,然后自我调整,那就是进步。我们一生所做的事,大都是在试错,对于人生,没有人能像解释数学或物理学原理那样给出普适的公式。
【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体验、试错、观察、阅读。
学习任何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搞清楚它所有的基础概念。学习:用功+坚持+方法。
有时,我们知道自己说的是对的,可还是没有人听得进去。绝大多数人面对这种情况会多少有些失落,甚至愤怒,可事实上,这往往只说明一个问题——还没有赢得足够的重视。
灵感的出现,只不过是“量变到质变”的那一瞬间突然绽放的铁树之花。
【培养孩子兴趣的正确做法】
根据孩子的情况,选出孩子最可能做得比别人好的事情(这很可能已经是极其耗时费力的了),然后绞尽脑汁让孩子学得会、做得好、做得比一般人好、做得比谁都好——兴趣就自然出现了。
有时,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如果还没有准备好,再大的诱惑可能也不是真正的机会】
世间所有骗子下手的时候,第一步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受骗者相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而受骗者一旦相信这是一个“不可多得、不容错过”的机会,就会在这种想法带来的压力之下做出非理性的选择。
【人脉VS打造自己,哪个重要?】
友谊的本质是:交换,公平交换。资源多的人更喜欢也更可能与另外一个资源数量或者质量对等的人进行交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平交易”更容易产生。只有优秀的人,才会拥有有效的人脉。正因为这些人会更加注重自身的质量,知道“不给他人制造麻烦”是美德,这也体现了常言说的“事多故人离”。
而那些不优秀的人,往往只扮演“索取者”的角色,进而把每一次“交换”都变成“不公平交换”,发展到最后,极有可能导致交换落空,因为谁都不喜欢“不公平交换”。他们每次落空的交换都会进一步给自己造成损失,使他们拥有的资源不是数量减少,就是质量下降,继而使他们沦为“索取者”的可能性变得更高——恶性循环。
所以,多积累自己。专心打造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自己的人脉。
【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
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透支自己的健康,是用任何措施都无法弥补的,慢性病的本质就是“判处死刑,缓期若干年执行”,)
尽量多陪家人。
【多鼓励别人,而非嘲笑别人】
不必用“嘲笑别人的弱”以求“证明自己的强”。
已经做对、做好的人,会体贴的给予别人真诚的鼓励,而非嘲弄。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在意来自他人的“非建设性的负面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