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要以此为履职尽责标准,铸牢忠诚品格,担负时代使命,做到脚底有“泥”、眼里有“活”、手心有“畏”,争做让组织放心、人民满意的有为干部。
脚底有“泥”,厚植为民情怀。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广大党员干部要经常性深入基层一线,沉下心、俯下身、迈开步,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朋友,不断拓展基层“朋友圈”,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情感联系。要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深入不同群体,仔细倾听他们的诉说、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诚心接受他们的批评,使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体现民情民意。要增强问题意识,在面对面、心连心中读懂群众需求,聚焦就业、医疗、养老等关键领域,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办好群众“舒展眉头”的好事实事。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聚集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问题、发展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强化跟踪问效,使开展的工作更接地气、更有生气、更有效力,争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眼里有“活”,练就过硬本领。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善作善成,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要有“闲不住”的心态,不等不靠主动干,从社情民意中洞察本质,敢于直面矛盾,敢于较真碰硬,在基层一线中经风雨、见世面,在矛盾困难处长才干、壮筋骨。要有“做得好”的精细,脚踏实地把小事做实、把大事做细,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将每一项工作琢磨透、干出彩。要有“靠得住”的底气,笃实好学、实事求是,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强化创新意识,向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和工作思路,结合当前实际,将好经验、好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在实际工作中,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细观察、多询问、勤琢磨,在大事难事面前不退缩,在急事危事面前挺身而出,做为民服务的“多面手”。
心中有“畏”,坚守法纪红线。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当前,个别党员干部在利益诱惑面前放松思想、放纵行为,归根到底是缺乏敬畏心和警惕性,漠视党纪党规。广大干部要时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的“镜子”,以案为鉴、以案示警、以案明纪,严格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坚持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切实秉公办事、维护公平。要始终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心怀敬畏,时刻校准自己的政绩观,面对歪风邪气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政治原则问题上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同时,要自觉明晰“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把纪律规矩、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自觉、内生动力,坚持在“八小时之内”修身律己,在“八小时之外”慎独慎微,从小事小节上、从一言一行中守好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