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跟老公回了一趟老家,那是一个窝在深山里的小村落。
我们开车沿着蜿蜒陡峭的山路开了差不多30分钟才看到有人居住的地方。由于去老公外婆家的路还没有修葺水泥还是是泥土的,现又遇多雨的季节,我们找了块相对较平地方把车泊好。便下车顺着崎岖不平的泥路一直往前走。
进入这个小村落后没有了信号,手机变成了看时间的工具。
村里只有三户人家,听婆婆说年轻人都出去了,因为在大山里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都困难。婆婆离开这个地方已经三十几年,经过三十几年的岁月洗礼,部分黄泥砖房已经坍塌,没有塌的那些也只是勉强住人。由于贫穷,没钱建新房子,也没钱修葺房子,而且那样的山路十八弯,很少有人愿意送材料进来。
每家每户都养了两条看家狗,没有绳子圈着,看到我们陌生人经过,都冲出来吠。沿着山还有几片梯田,田里没有种植庄稼,只有一些鸡鸭,田里还有一头牛的身影。
村里居住的人寥寥无几,都是些古稀老人。这些老人出去外面干不了活,又不想成为年轻人的负担,所以一直生活在此。外婆是一个七十几岁的老人,手脚麻利,上山下水比我还灵活。外公由于中风,手指有些不灵活,可是语言和思路都非常清晰。见我们回来,两个老人家非常激动,嚷着要给我们杀鸡,外婆养着鸡生蛋,鸡蛋就是他们补充蛋白质的食物,由于距离外面市场遥远,平时很难吃到肉类,自家养的又不舍得吃。
我们婉拒,可是外婆还是抓了只鸡,说让我们尝尝山鸡的味道。
屋子后面是一座高山,葱葱郁郁的树木密密麻麻,清风拂来,都能感受到满满负离子及大自然的气息。婆婆的心愿是回来住,虽然屋子简陋,生活简朴,可是来到此地,不由得心情放松,还有一丝丝幸福的感觉。
这里的村民非常淳朴,见到有陌生人进来,都过来外婆家问候,外公都把他们请进家中喝茶,简陋的茶桌,泡上外婆种的茶叶,一群村民围在一起谈笑风生。
外婆靠种茶叶为生,由于这里地理环境的影响,种出来的茶叶纯天然,炒制后500元一斤,可是每年子女回来几乎都把茶叶捎走,所剩无几。
回去的路上,我们捎上了乡亲们送的土特产,带着乡亲的祝福启程。这个村落里,生活贫困简单,基本上只能解决温饱的问题,可是在乡亲们的眼中,口中,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觉。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出发,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满足了,才会去追求其他的需求,可是即使达到最高的自我实现,人们还是感觉不到幸福。其原因在于欲望越大,感觉幸福的能力就越弱。人们之所以痛苦,其实是追求了错误的东西。
但并不是人不应该有欲望,而是我们应该把欲望降低一些,但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当我们最终得到的结果超过我们之前的预想时,幸福感自然而然的就到来了。
之前听蔡康永的《做最好的自己》中说到,我们要把自己的应该圈放大,把对别人的应该圈缩到尽可能的小,这样当别人为我们做了一件小事,都能让自己感觉到幸福。
不管是生活还是情感,越简单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