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选择的不是工作,而是未来的人生。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放弃了省委党办选调,来到了惠州比亚迪。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是我充分获取信息和考虑后的结果。
且不说工资差了近三倍,省委党办的工作强度一般人也难以想象。
回到正题。
在比亚迪工作一年了,我仍然保持中性的评价,仅管我所在的部门离职率偏高。
比亚迪公司的体系结构庞大。结构庞大带来的好处是发展空间很大,但部门之间的差异也是巨大的。想来比亚迪工作的同学,一定要先对比亚迪的体系架构有所了解。但这也是应届生刚开始找工作时欠缺的,或者说是不重视的。
大家也都知道这一届比亚迪招了3万多人,未来人员结构上进行大换血是必然的。至于为什么?从别的大公司身上可以看到前车之鉴。
很多人觉得校招一进来,按照学历区分不同的薪资待遇是一种学历歧视。怎么说呢?我同一届的,有双非本,双非硕,甚至有双非博士,前两年入职的还有大专。如果真的设置一个学历门槛,在待遇上一视同仁,我相信很多人是进不来比亚迪的。当然,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也见到了不少毕业院校不错,但是能力堪忧的同学。
从内部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公司仍然是在快速发展的,计划新建的基地都数不过来。这也是我仍然愿意留在比亚迪的原因之一。
所以人员需求肯定还是有的,如果有合适的岗位就去争取。
校招的岗位可以分为采购,职能,研发等等这几类。很多同学读了硕士,想进研发岗。但笛子说的研发和学生所想的研发是有区别的,这也是因为学生不了解工作。
研发可以是研发项目的管理,也可以是产品开发和仿真,也可以是基础研究理论。甚至,在研发部打杂、处理文件也是研发岗,但你肯定不觉得这是。
所以有机会一定要去实习。
合肥的研发主要是负责生产的工厂多,岗位和产线相关性大,协调生产计划或处理产线中出现的问题。工厂就是工厂,别抱有幻想。厂房里干活的普工,人家虽然是三班倒,但是上下班作息绝对比管理人员准时。
现在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褒贬的信息,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盲目相信。笛子太大了,一定不能以偏概全。我也只是在弗迪,对其他接触不到的事业部了解不多。隔壁部门领导明确说不鼓励加班,周末加班不批申请。整体人员结构也更为合理,人能待的下去。
相比而言,我所在部门真的一言难尽,离职率或许真有50%,所以慎重考虑。
关于两院和弗迪电池,网上的风评普遍较好。其实也不尽然,很容易让人片面的以为去了就是是好的选择,其他事业部就不行。两院,一般也是客户,自己也会搞研发,但是一般不会去做产品开发。笛子内部也是分客户和供应商,甲方和乙方。但我觉得没必要从事业部层面上就比个好坏,一定要具体到部门和具体的工作方向。
电子事业部是比亚迪起家的行当,自然有出色的方向。
乘用车事业部在海外发展很好,也不错。
弗迪动力也有电机、电控产品研发、设计开发的核心部门。
另外,都说弗迪电池好,有加班费,但这也并不是随便工作日加班一两个点都有工资的,有限制条件。
相比于西安,很多人都不想去深圳。我个人理解上,深圳这边选择肯定更多,还有个新的研发中心在建。深圳的房子买不起,但是坪山附近的物价和生活成本还是可以接受的。
至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如果你想继续待在笛子,完全可以选择调岗回去。但是如果你先去了其他地方,想再来深圳比亚迪就很难实现了。另外,在深圳你能接触到的资源和人,是完全不同的,整体水平和学历会更高。
最后,希望每一个想来笛子工作的同学,少走弯路。